2)第二八九章 最后的闹剧(十五)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主富农迅速拿到钱,让他们搞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怎么让地主迅速拿到资本?农奴赎买、农奴退社、低价卖地、国家贷款。

  农奴赎买的钱,资本集中给地主富农,搞农业大发展,资本流向农业。

  而大顺这边,农业真的强、农业生产水平是真的不差——至少,现在是真的天下无双——所以,李欗不想让钱往农业上跑。

  而是让佃农赎买的钱,集中给一个特殊的存在,往基建和工业上跑。

  简言之,产业发展,需要资本。

  不管这产业是农业、棉花、羊毛、矿产、冶炼、基建,都可以笼统地称之为产业。

  那么,你想种棉花。你想发展棉花产业,就得让资本,往农业资本家手里跑。

  你想开矿,那么你就得想办法,让资本,往矿主的手里跑。

  总之,你得出个政策,让资本集中起来,往某个产业上跑。

  这里的资本,既包括说现金、钱、金子、银子,当然也包括土地等生产资料。

  比如说圈地运动,土地到底是谁的,其实说不太清楚。你说是乡绅贵族的?但实际上,农民又有类似“永佃权”的玩意儿;还有一些公地,大家都能在这割草放羊喂牛,你凭啥说这是你的?圈地运动,就是把公地确定成私人的、把类似“永佃权”的玩意儿扔掉,把资本,集中起来。

  资本集中起来,才能迅速发展。

  那么,李欗觉得,要解决大顺的问题,得把注,压在基建、压在重工业上。

  所以,就得出政策,让资本,想方设法往重工业上集中。

  资本又未必是钱,钱不过是一般等价物。农民出粮食赎买土地,粮食亦可算是资本,毕竟修路工人、挖运河,也得吃饭不是?

  这倒不是说轻工业、贸易什么的,就不发展了。

  不是的。

  而是,大顺在实际上已经拿到了殖民地、海外市场、南洋印度原材料的情况下。

  这个,靠“无形之手”就行了,

  你压根就不用管,大量的资本肯定会自发地往纺织业、茶叶、海运、印度棉花圈地等方向上跑。

  怎么说呢,就跟大顺之前,如果说,你的目标是“土地兼并”。那么,你压根不需要出任何的政策,土地就会“自发”地兼并。

  相反,你想要“抑兼并”,你才要出政策。

  简言之,轻工、贸易、商业劫夺,这些东西,在已有的条件下,不需要政策扶植,资本就会往那跑。

  而重工、基建、运河、矿业、冶炼、机械这些东西,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回报率低,这才需要想办法,让资本往这上面跑。

  政策也得看实际情况。

  比如说,你想让资本往重工上跑,也不是不能学刘玉搞黄河河道的政策——许诺百分之十几的年息回报、政府背书。

  你看,刘玉的泡沫公司,很快弄到了许多的白银。

  问题在于,你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