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八大改行(4)_德芸大师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大改行》这个段子创作于清末,原先的八番经过一百多年的流传,几经名家改编,整理,形成了多个不同的版本。

  最初的版本里面,只涉及到了京韵大鼓、评剧、河北梆子和京剧,今天萧飞展示出来的就已经多出了莲花落和河南梆子。

  而且除了第一番是原版,其他全都是后来不同版本里面摘出来的。

  「像刚才李京老师这样,那就属于自找的,当然了,更多还是来自外界的因素,比如说1929年,就曾经有过这么一件事。」

  李京问道:「什么事呢?」

  萧飞接着说道:「就在天桥,天桥市场着火,烧了很多的席棚。」

  李京点点头:「有这么一个事。」

  「出了事得有个了解,警察局也来人了,上头要求限期破案,需要找火头,这场活是怎么着起来了,打谁家开始烧的,好多人都花钱,疏通,最后这个火头的名额,就落在大金牙的身上了,都知道大金牙吧!」

  「知道啊,拉洋片的!」

  「这才叫真冤枉呢,大金牙刚从山东回来,什么事都没闹明白呢,就给抓走了。」

  「随便往人家头上赖啊!」

  「这事儿是你干的,多冤枉人,走了半年刚回来,楞赖在他头上了。」

  「别人花钱了,就他没花钱啊!」

  「怎么办呢?不让干了,都知道大金牙拉洋片,往哪一站,不看洋片,就为了听他的唱,人就围得乌央乌央的。」

  「没错!」

  「现在没有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洋片是什么了,给您诸位解释一下,拉洋片算是咱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一个人表演,使用的道具为四周安装着镜头的木箱,里头装着几张图片,用灯照亮。」

  「对!」

  「表演的时候,演员在外拉动拉绳,操作图片的卷动,看得人通过镜头看画面的变化。通常内置的图片都是完整的故事,或者相关的内容。演员同时用唱来解释图片的内容。」

  「跟看电影差不多。」

  「没错,这也算是电影诞生之前的一种娱乐方式,唱词为上下句,通常上句落仄声,下句落平声;上句起韵,下句入韵;一韵到底。唱词以七言为基本,句前可加三字头,句式中或嵌字,每段唱词少则四句,多则七八十句。」

  「解释的还真详细。」

  不详细不行啊!

  咱们这段子都快说完了,我师父连直线都还走不稳呢。

  「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内容多是劝世之作,语言幽默、诙谐,加之由上而下的滑音拖腔,形成独特的风格,唱腔儿由河北民间小曲传入京城后,与京城的语音结合而成。」

  「您再给学学怎么样!」

  「我来两句啊,先打过门儿,仓仓刺布隆咚仓!诶……再往里边再看喽,大清往上那是大明,大明坐了十六帝,末帝崇祯不得太平,三年旱来三年涝,米贵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