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六章 请陈为太守?_冠绝新汉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思量。

  太守之位,至少也是个五品,而且掌握实权,对一般的顶尖世族、贵胄子弟而言,去地方为太守,不如在京城做七品,因为不愁不升,但对于中下品、乃至寒门的子弟来说,这样的实权官职,牧民一方,可以施展抱负,可以有明明白白的政绩,更可以让所思所想转化为现实,影响一地,甚至遗留后世,无疑是个非常理想的展示舞台,更有利于晋升!

  毕竟,中下层的官员,可没有后台能一个劲的提拔他们,若无实实在在的政绩,在官场上就像是无根之木一样,根本站不稳。

  比如彭城太守徐辉,也不算寒门,但家世一般,之所以那般看中陈止,就是因为陈止的《师说》让他有了教化之功,而曲辕犁等物,又让徐辉有了劝课农桑的政绩,乃是晋升之本!他当然会客气!

  甚至于,对很多寒门子弟而言,这一地太守、大郡的郡守之位,很可能就是他们官场的终点了!

  黄思一开口就说陈止当为太守,也不是要将他踢出中枢,可以看成是提拔,关键是陈止够不够格?他是不是真有那么多的功劳、政绩?

  等众臣细细思量,却发现黄思的这些话,居然还真没说错,更没有夸大之语,反而有的地方还没说到位,也就是说,他还说少了。

  这么一想,众人就惊了,毕竟陈止现在这么有名,他们哪个不知道,正因如此,他们也很清楚,陈止从在入洛阳,到正式上位,前后不到两个月,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让他折腾出这么些个事来,论起功绩可以拉出一个清单,这样的能耐,就算是当堂位列公卿之人,也未必能够办到。

  想着想着,众人在惊叹之余,免不了朝太仆陈永看过去,却见这老儿正在抚须,看不出喜怒,仿佛被夸的不是他的族孙。

  这老儿到底是怎么想的,黄思出面要表彰陈止,是不是他授意的?这是不是有些不合规矩?

  自来为官,都有种种规矩,有明面上、纸面上的,也有私下里的、心里的,后者也就是潜规矩。

  在不少人看来,陈止能耐不小,也做下不少事,确实值得称赞、给予奖赏,但在朝堂上贸然提出来,却有些不妥。

  一来,陈止的年龄和资历是个问题。

  当初让陈止为太乐令,已经有些破格了,要知道在这之前,他可不曾为官,也不是举孝廉出身,更非京城、京畿之地的世家子弟,也不是那几个顶尖的世家出身。这样的人,按理说没机会在起家官,就得到一个中枢权柄,陈止得以上位,其实是恰逢其会、各方妥协的结果,现在立功,可以看成是补上欠下的资历,该沉默以对、低调蓄势。

  二来,就是个先后次序的问题。

  陈止的功劳是不少,但官场上讲究一个责任制,你陈止再有能耐,但功劳不能直接落在你的身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