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酒会_新二战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的最高领导人,自然也目睹那场盛况,他亲眼看着那些衣衫褴褛、脚步蹒跚的德军俘虏,在荷枪实弹的苏军骑兵押解下,带着茫然、绝望的目光,从红场左侧的街道上缓缓走过。毫无疑问,这些曾经骄傲地士兵,已经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荣耀,即便是面对街道两侧那如潮水般的谩骂唾弃、如暴雨般砸落地各种垃圾碎石,他们也都麻木的没有丝毫反应。

  老实说,尽管自己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现场的,但是作为一名军人出身的楚思南,在看到那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却最终被垃圾砸的头破血流的士兵们,他的心里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快感。他甚至认为,当这些德军俘虏在莫斯科“招摇而过”的演出结束之后,那些负责押解他们的红军战士,也没有必要那么严阵以待了,在经历了如此大的精神折磨之后,这些战俘恐怕连拿起武器的勇气都不会再有了。

  “生”与“死”的区别在于片刻的抉择,“胜”与“败”的转圜则是终生的痛苦。这是战争的残酷,也是士兵的悲哀。

  不过话说回来,楚思南虽然对德军的俘虏抱有同情,但是这份同情,他也只能放在心里,毕竟他本身虽然不是苏联人,但是却不能忽视苏联人的感情,那绝不是明智的做法。因此在如何处理战俘的问题上,他必须听更多人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

  几乎没有任何的悬念,参加酒会的那些党政军代表,无一例外的表示,要对德军战俘处以最为残酷的处罚,这些“杀人凶手”、“战争罪犯”,就算不被直接处决,也要在“苦营”里度过他们罪恶的下半生。尽管楚思南有所示意,并以列宁当初所提出的对战俘的处理态度以及国际主义精神为暗示,希望与会的代表们能够考虑从轻对待那些战俘,但是那些代表显然没有领会到他的精神。“列宁同志当初绝对想象不到德国人会犯下如此滔天的罪行,而国际主义,则早就被他们枪毙并放进焚尸炉里烧成了灰烬,”“对法西斯德国的残暴,我们只能还之以苏维埃共和国最无情的专政,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惩罚,更应该是报复,应该是一个让德国人记忆深刻的教训。”代表们的意见惊人的一致,楚思南不得不承认,这恐怕是他们意见最为一致的一场表决了。

  尽管楚思南是苏联的最高统治者,尽管他也有心要稍稍挽回一点那些德军战俘的命运,但是很显然,他在这件事情做不了什么,所谓众怒难犯就是这个意思了。

  对于一个在被敌人侵略的战争中,损失了数千万人口并蒙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的国家来说,报复的心里几乎是全民性的。在这个时候,妄图用什么人道主义抑或是国际主义的调调去抑制这种情绪,显然是不明智地。因此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