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西域军团_大明军工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曲《凉州词》道尽了西北边疆的壮美风光,同时也道出了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艰苦。

  为什么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呢?

  大抵意思应该是玉门关一带的风要么是干冷的,要么是干热的,没有春风那种暖暖的,温润的,充满生机的感觉。

  当然,凉州是西汉到隋唐时期的叫法,在明朝,这里叫陕西行都司,在明朝,西域丝绸之路的要隘也不再是玉门关和阳关,而是更靠近东边的嘉峪关。

  这会儿朱慈炅也没有什么哀怨的情绪,春风虽然没吹到嘉峪关,西域各国的使臣却是一个个跑过来了,大明终于继汉唐之后重新掌控西域,这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朱慈炅自然欣喜不已。

  西域各国既已臣服,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派将领去收了他们的兵权,解散他们原来的军队,重新整编成藩属国军团。

  不管一等藩国,还是二等属国,军队都要交由大明兵部掌控,这才是控制他们的根本,自然马虎不得。

  为此,朱慈炅专门招兵部尚书孙元化到嘉峪关,协商西域各国军团设置和将领人选的问题。

  孙元化根据以往的史料记载和崇正朝历次大战情况的分析,得出一个前人都明白,却没有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游牧民族其实是全民皆兵,他们的部落就相当于大明卫所的性质。

  要让游牧民族彻底臣服,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像漠南草原就是个很成功的范例,青壮年全部让他们去开矿赚取生活所需,集中在一起接受大明工部官员的管理,久而久之,他们的野性就磨平了,再也不会去想那些反叛争霸的问题了。

  朱慈炅对他的观点十分赞同,如果让他们继续过着屯卫般的游牧生活,等他们人丁兴旺又掌握了火药武器,指不定什么时候又会造反,甚至窥视中原,必须改变他们这种屯卫性质的生活习惯,才能使大明西北稳定。

  要把平民训练成屯卫很难,要把屯卫变成平民却简单的多。

  要让他们不再到处游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他们集中起来,也就是建城。

  其实西域各国人口都不是很多,最多的瓦刺、月即别和哈萨克都只有一百多万人,像叶尔羌和喀尔喀这会儿才几十万人,只要建立几个几十万人的大城,将大部分人口迁移过去,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就行了。

  至于怎么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其实很简单,他们辛辛苦苦的四处游牧,不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吃饱,为了穿暖,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为了钱。

  只要让他们不用游牧也能吃的更饱,穿的更暖,他们的生活习惯就会慢慢改变过来。

  说到这个赚钱,朱慈炅随便想想就想出很多办法。

  比如让他们种植经济作物,以西域的气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