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二章 娄东二张_大明军工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道周舌战群雄,一经传出,便成为京城百姓热议的话题。

  这家伙猛啊,在皇上的默许下,仅凭一张嘴,几乎喷翻了京城所有衙门的大佬!

  教育部组建的问题至此就算是差不多了,所有官员一到位,各项工作便可以展开了,朱慈炅也不用去操心了,唯独这个商业部让他头疼。

  他为什么头疼呢?因为孙铨不肯应招啊!

  他都拍了几封电报到孙家洲了,孙铨就是不来,他也没什么办法。

  孙铨为什么不来呢?倒不是他想抗旨,他实在是不能来,因为他在丁忧。

  丁忧也就是守孝,泛指官员的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去世以后,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期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

  这种制度,源自汉代,往往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守孝三年,貌似有点太蛮不讲理了,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丁忧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要报父母的恩,因为孩子出生三年内都离不开父母,时时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子女长大以后对父母晚年都要尽心尽力,父母去世了做子女的也要时时感念他们的恩情,至少守孝三年。

  这不但是孝道,更是对人性本善的维护,父母的恩情是最重最大的,如果连父母的恩情都能忘,你让他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那怎么可能。

  至于夺情,一般皇帝都很少为之,因为这样有违孝道,就算夺情把人留住,也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像万历朝的张居正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当时张居正刚掌握权力不久,各项工作刚刚铺开,他当然不愿意就此回家守孝,再加上年幼的万历也十分崇拜他,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夺情!

  这一夺,直接夺得张居正自我膨胀,开始从一个贤相转变为一个权臣。

  后面万历长大以后,发现自己被张居正骗了,从此几乎不再相信任何官员,以致与文官集团离心离德,甚至创下了几十年不早朝的记录。

  研究明朝历史的,常有“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追根溯源,正是因为张居正在权力与孝道之间的迷惘,造成了万历皇帝性格上的扭曲,以致朝政日非,把大明的元气一点点全消耗光了。

  朱慈炅也不敢随便让孙铨夺情,为此,他特意请来了自己的恩师徐光启和师兄陈子龙,征求他们的意见。

  这两人也反对让孙铨夺情,以孙承宗的威望,孙铨如果夺情,不知道要面对多大的舆论压力,在世人的口诛笔伐中,他很难专心于工作,还不如找人来替代他。

  找谁呢?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