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二四章 第一次科举(二)_蜀汉的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科举制度始于隋。这是一项不问出身,只问才华的制度。

  当然,这只是创建人的理想。事实上科举制度诞生近百年后,才由武则天打上了最大的一个补丁:糊名制。在那之前,考生若是不事先“行卷”,不管考试成绩有多好,一样登科无望。

  其实,即便是有了糊名制,后世的官僚们也有种种的作弊方法。总能把关系户给照顾到的。

  所以,科举制度一千多年的发展,就是皇帝不断的打补丁,官员们不断找漏洞的博弈过程。

  作为穿越者,而且看到后世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关彝。当然事先能够把各种补丁打好。

  糊名制就不必说了,一生一房也是理所当然。考官事先就被关在考场里,考题到最后一刻才由皇帝亲自拟定并送入考场等。

  但是,即便如此,这次科举还是出现了极大的漏洞。

  由于这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科举,所以初选显得完全没有难度。由此造成很多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也顺利通过了初考。若是这些家伙在正式的科举里也能够通过的话。那么尴尬就来了:十二三岁的朝廷命官……真当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的事情每朝都可以随时上演啊?

  “嘿!这事是本官失误了。看来以后还得再出一部《公务员法》,规定任职年龄的下限和上限。”

  “呵呵,大司马,要对下限做出明确规定倒是容易。但是上限这个东西?有多少官员愿意在还能动弹的时候致仕?”

  “嗯,这倒也是。不过我大汉的前辈们都做出了表率嘛,你看绍先(霍弋)、龚袭(董厥),孔硕(王颀)不都是主动致仕的么?不过行宗你说的也对,咋然提出任职上限,肯定有大量官员不满。国家最近几年事情太多,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激起众怒。当然,咱们可以先吹吹风,探听一下大家的反应。”

  “下官知道了。不过大司马,现在这一次这么多少年考生?”

  “呵呵呵,无妨,我有办法。”

  “敢问计将安出?”

  “考试的细则还没有发出去吧?”

  “尚未公布。”

  “很好,那就加一条。”

  作为穿越者,关大司马当然不会像历史本位面上的科举考试那样,只重诗词歌赋时政文章而轻视其他东西。这一次的科举,除了在防止作弊方面尽可能的打补丁之外,在考试项目上,也很有穿越者的特色。

  整个考试考三门。每门考试时间从辰至申,整整五个时辰,十个小时。

  第一门曰国学。主要内容分经典填空、经义解读和诗词歌赋三个部分。所谓经典填空,当然就是把四书五经中的一些经典掐头去尾,让应考者填写缺少的部分。而经义解读当然就是拿出一段话,让应考者进行阐述发挥。至于诗词歌赋,那就考验的是应考者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了。可以说,这一门,基本与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