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九八章 真彩云之南(二)_蜀汉的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官谷昌县长耿腾,草民谷昌铜矿矿长尹辉。拜见大司马。”

  为啥我走到哪里都能见到青史留名的人物呢?

  “耿县长,尹矿长,二位表字怎么称呼?年齿几何?籍贯在哪儿?”

  “劳大司马过问,下官表字孟升,今年二十一岁。祖籍蜀郡成都。”

  “草民表字子明,今年三十五岁了。草民是天水人,以前是子思(诸葛绪)将军麾下。炎兴元年在阳安关下随镇西将军投降。炎兴二年八月来到此地。”

  看来是没错了,这个耿腾,在历史的本位面做到了西晋的益州内史。和前不久碰到的那位赵,是相爱相杀的一对。哎呀,必须要再感叹一次,益州人才何其多也。

  至于这位尹辉嘛。

  “子明啊,你和前两年不禄的执金吾(尹赏,姜维的发小儿。随姜维一起降汉)是什么关系?”

  “呵呵,执金吾算是草民的族叔吧。大司马,尹在天水是大姓。两个姓尹的多少都能扯上点关系。所以这个族叔,真的没有什么。”

  “嗯,本官这次来。主要是想看看谷昌铜矿的开采销售情况。这样吧,子明,你前面带路,本官要完整的看一遍铜矿的挖掘、分类、冶炼、成铜整个过程。”

  “诺!请大司马随草民前行。”

  云南的铜矿,主要是斑铜矿和黄铜矿。这里的矿石里,含铜量超过了百分之一,是难得的富矿。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这里的铜矿生产其价值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一直到了清朝前期,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坐镇云南后。为了筹集对康麻子开战的资金,这里的铜矿才被大规模的开发。吴家的造反失败后,清朝继续对这里的铜矿进行生产改进和深入开发。滇铜的生产就此走入兴盛。到了清乾隆时期,滇铜巅峰产量达到一千三百万斤,占当时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五。

  铜,作为一种导电性能仅次于银的金属。在现代社会,其主要的用途是做电线。而在这个时代,当然是铸币的主要材料。换而言之,关大司马以后的北伐,需要的海量资金,主要就从这里来。所以,关彝对这里是高度重视的。

  “大司马,以上就是整个铜矿生产的全过程。总的来说,我们挖取百石的矿石,经过各种筛选、冶炼后,大约能得到一石的纯铜。”

  “嗯,你这里有从陇西来的人多少?雇佣本地的各族百姓又有多少?”

  “回大司马的话,谷昌铜矿有原陇西军的俘虏七百余人。去年刚刚开始生产的时候我们没有雇佣本地人。今年找准了矿脉走向,生产规模开始扩大后我们招收了一些本地人进入铜矿做工。额,这个数字是在不停变化的。截止到上月,一共有一千七百余本地人进入矿山做工。”

  那就是两千四百人了哦?算上其他的十几个铜矿。这就是三万人的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