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六十五章 宣府的众生相_寒门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廷和对谢慎的态度十分复杂。

  要不是谢慎极力劝说,他现在也许会在户部苦苦等待入阁的机会。

  但谢慎给出的理由让人难以拒绝,杨廷和最终还是决定出任这个三镇总督。

  如今谢慎对杨廷和说了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也难怪杨廷和苦苦冥想了。

  “哈哈不说这些了。”

  谢慎笑着摆了摆手道:“石斋公,陛下驾临宣府,少不了要在此地驻跸些时日,你可要保证宣府的安全啊。”

  见谢慎主动转移了话题,杨廷和总算松了一口气。

  “小阁老放心,这宣大防线坚不可摧,宣府更是固若金汤。鞑靼人便是大肆攻袭也定然无功而返。”

  对于杨廷和这后半句话谢慎是相信的,但是这前半句嘛......

  相较于宣府,鞑靼人更喜欢从大同方向进攻。这固然和宣府城池更为坚固有关,也和地势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鞑靼人想要入关,大可以从大同进犯。那里地势相对较为平坦,一旦攻克了大同就可以迅行军。而如果是为了直取京师,也可以从居庸关入手,破了居庸关京师便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亦或者从居庸关和山海关之间的古北口进军,可以避开明军守备主力。

  在谢慎的印象中,嘉靖二十九年俺答那次进犯就是绕过宣大防线走的古北口。

  反观宣府,攻破后还要走太行山道飞狐径,性价比太低了。

  而对大明朝廷来说,大同被攻克是可以接受的,宣府和居庸关被攻克是绝不能接受的。

  “不知现在宣府驻军有多少?”

  谢慎对于大明朝的军制多少有些了解,但细微至末处就不那么清楚了。

  “回禀小阁老,本镇并各路城堡原有操备马步及新增召募官军、舍余、土壮、勇兵五万八千六十二员名。”

  杨廷和作为三镇总督,对于宣府的兵力还是很了解的。

  将近六万人啊,还真是不少!

  谢慎心中暗暗称奇。

  虽然在谢慎看来这六万人中有不少是民兵一类的次战力,但有总比没有好。

  宣府一镇就屯兵六万,足以见朝廷对其地位的重视。

  “石斋公,这编制在军籍的一共有多少人?”

  “回禀小阁老,一共有五万四千九百零九人。”

  杨廷和不疾不徐的说道。

  谢慎心道这个杨廷和还真是个好记性,竟然能够记得这么清楚。

  这个数字比他想的要多不少,看来这近六万人中大部分都是主力啊。

  “恩,马匹共有多少?”

  “本镇马匹共四万五千五百四十三匹!”

  杨廷和云淡风轻的说道。

  我靠!

  这么多匹马!看来京师附近的马政还是有效果的嘛。

  要知道困扰大明的一大问题就是马匹不足。

  这也是与蒙古交恶,且西域丧失后的必然结果。

  故而朝廷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陕西、山西、以及河北等地实施马政。

  所谓马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