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九章 与首辅交锋_寒门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皇帝和诸位阁老大学士的面说出来,却是别有一番味道。

  他注意到此话一出徐溥的面色大变,但碍于皇帝就在旁边不好作。

  弘治帝点头道:“谢卿说的这后两条,朕都明白。可开海禁怎么就能增加税赋了呢?”

  在弘治帝的印象中,朝廷对商贾征收的商税统一都是十税一,也就是说不管怎么征收税率是不变的。加之平日里市舶司呈递的贡品数量极为有限,给弘治皇帝的印象就是海贸不赚钱。

  虽然谢慎在奏疏中写明开海禁可以使朝廷税赋大量增加,但弘治皇帝对此还是持怀疑态度。

  “陛下,海贸不同于一般商贸。不必一定遵循十税一的税率,可以十税二、十税三。这个可以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且市舶司呈递的贡品大多是番国精选的礼品,数量自然不可与普通海贸相比。”

  谢慎顿了顿,继续说道:“据臣所知,南洋的香料、波斯的地毯都是极值钱的物什。这些番国海商将其贩运到大明可以赚取数倍的利润,他们再将我大明的瓷器、丝绸运送回国又可以大赚一笔。故而即便是十税三也不算高。”

  谢慎这一番言辞显然打动了弘治皇帝。

  天子眼眸微微转动,沉声道:“徐卿以为如何?”

  徐溥脸已经憋成了酱色,听皇帝主动问他,总算松了一口气。

  “臣以为万万不可开海。”

  徐溥果然不出意外的跳出来唱反调。

  他早已在邸报中把谢慎所进奏疏的内容翻来覆去看了数遍,终于现了突破口。

  “谢御史所言,开海禁可以抑制走私。那些与番国做生意的海商会转而通过朝廷下设的衙门进行贸易。可臣却认为,这个口子一旦打开,很难控制。若是这海经局的官吏与海商勾结,中饱私囊所造成的危害比走私更甚。”

  贪墨问题一直是困扰大明的顽疾。

  虽然太祖皇帝反贪的决心十分强烈,但贪腐情况却并没有得到遏制。

  海贸这一块如果真的开了,谢慎提议创建的这海经局便当其冲,要面对诸多海商的贿赂。

  如果内里烂掉了,最终海贸这一块并不会给朝廷带来多少税赋,相反还会将许多大明优质的商品如丝绸,瓷器流往海外。

  徐溥的观点就是,既然无法避免贪腐情况的出现,不如索性一刀切禁止开海。这样虽然会少了一点税赋,但却可以保证弘治朝官场清正廉洁的风气,其隐性收益更高。

  他这一番说辞显然说到了弘治皇帝的心坎里。

  要知道,弘治帝是一直以上古明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他要中兴大明自然离不开文官这个群体。如果文官内部腐化了,还谈什么中兴?

  谢慎心道徐溥还真是个老顽固,看来不使出撒手锏是不行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冲徐溥拱手道:“阁老此言差矣。官员贪腐与否和开海禁并不关联。况且设立海经局的目的就是为了不与市舶司产生关联,这样海经局受巡抚节制,直接对朝廷负责,不必和地方产生瓜葛,又怎会有贪墨生?就算真的有贪墨,朝廷也会严查,但这并不成为拒绝开海的理由,阁老切莫要因噎废食啊。”

  ......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