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八章 王守仁回京_寒门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工部新任屯田司主事王守文王小大人啊。”

  谢慎险些背过气去。

  “既然是守文兄还不快请进来。”

  还别说这一选官之后二人在人前的称呼也得变一变了,不过私下里可没必要以官职相称。

  不然一口一个谢修撰、王主事听着实在是别扭。

  陈虎儿将王守文领了进来,谢慎忙迎上前去道:“守文兄怎么这会来了。”

  王守文讪讪一笑,摊开双手道:“老爷子刚从贵府离开,我总得等一等吧。”

  谢慎翻了一记白眼,心道那是你王守文“做贼心虚”,最近一定是又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了,这才怕了王华老大人。

  王守文继续道:“是大兄来京师了,如今便在府中,慎贤弟要不要前去一叙。”

  听到这里谢慎心中一沉。

  自打在余姚和王守仁一别,确实已经许久未曾看到他了。

  以王守仁的性格四处游学是不奇怪的。即便在历史上王守仁也是考了三次会试才通过中的进士。

  这期间他多半是游览名山大川,增长见识。

  在北宋时期私人书院盛行,一时前往各处书院求学的读书人无数,便促成了游学求学的风潮。

  但自打宋以后,经历了蒙元的蹂躏,书院多半被迫关闭,读书游学的气氛一时降到了冰点。

  自大明建立以后,汉家天子重新坐了江山,读书人这才扬眉吐气重新吟诗作赋,游学四海。

  但毕竟之间中断了百余年,游学的风气要想恢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甚至有粗鄙之辈认为所谓的游学不过是纨绔子游山玩水,无所事事的借口罢了。

  不过谢慎却不这样认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真正能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有几个?多数人还是通过游学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的吧。

  就好比一个作者如果只是闭门造车,窝在家里想象那写出来的故事恐怕也是不忍直视的罢。

  换句话说,王守仁游学的经历对他心学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没有他早年的游学,这套心学理论也不会这么的完善。

  闲话不提,却说谢慎当即出了宅子与王守文一起去见王家大郎。

  来时王守文早已备好了马车,谢慎和王守文先后上了马车,这便说道:“这次令兄准备在京师待多久?”

  在谢慎的印象中王守仁似乎不太喜欢京师,这也体现在他的游学轨迹上--王守仁总是在设计路线的时候刻意的避开京师。

  王守文摇了摇头道:“这我哪里晓得。大兄的性子慎贤弟你又不是不知道,想起哪来是哪。也许明日他就要启程离京呢。”

  这当然是半开玩笑,王守仁既然来到了京城就一定是有要事办,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离开。

  相较于王守仁后期那被无数史学家研究烂了的人生轨迹,谢慎显然对他前期的生活更感兴趣,一时犯了考据癖,想要好好询问一番。

  细细想来王华老爷子也真不容易,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天才,这天才却不能常侍左右尽人子的本分。

  恐怕王华老爷子心里也不舒服,只是忍住不说吧。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