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论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自己的信,又谎称没收到,故意制造假象,让自己怀疑书信被朝廷截留?

  彼此通信不是机密,田信也不怕这些信落在先帝手里,内容并不涉及军事机密或高层人事变动,只聊生平、时趣罢了。

  能跟自己做笔友,思路偶尔能合拍的,能聊得来的,又地位大致平等的,也就剩个曹丕了。

  曹植也适合,只是曹植避嫌,入汉以来就封闭家门,不跟外人往来。

  这回曹丕又在信中询问自己小妹的婚事……管的有点宽。

  想了想,田信先向曹丕书写一道简单回信,交由袁奥带回去。

  “谢子恒先生牵挂,江都之疫实属轻症,并无外扩之势,今已痊愈。”

  “岭南虽多疫气,尚能抵御,家室安康,所虑只在夫人、小妻之间,不好厚薄彼此。”

  “《典论》立意新奇,待我以简字誊抄后,再使人送副本于榻前。《文论》主张颇多,待我徐徐作答。”

  “我又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如今天下三载有旱,明年大涝约在七成。以两国生民为念,望子恒先生慎重对待。“

  写到这里田信停笔,思考曹丕询问自己小妹婚事的用意……小妹婚事实属无根之木,自己在,家族就昌盛,无人能招惹。

  如果怀着多头下注的心思,把小妹嫁到魏国高层,自己若不在了,小妹有暴病而亡的风险。

  所以,曹丕还是在玩空手套狼那一套,看似为自己考虑,实际上还在离间。

  “待气候如常,仓廪殷实,再与子恒先生定天下顺逆。”

  田信也不用印,用笔在信件末尾画了一只双头鹰做标识……算是史上第一个个人花押。

  处理了曹丕的信件,田信才开始细细研读曹丕的《典论》,这个可比六经有意思的多。

  这年代可供阅读的书籍种类基本固定,看六经单纯是看不懂的,要参照六经各个版本的《纪》、《传》,几万字的经,弄个三四十万字的纪传补充说明,看得人不明所以,抓不住重点。

  自己看六经只是在学史,了解当时的背景、因由,分析其中的发展逻辑,把历史典故以立体的方式记忆在脑海里,这样处理当今的事情,遇到类似的事件,就能联想到典故,有了参考例子。

  所以注解六经的纪传,也要简化……将之简化为纯粹的历史故事,这是编撰《成语字典》的立意和目的。

  除了正经外,是真的找不到可以看的书,其他杂书要么写的神神叨叨不知所云,要么就是内容很奇葩,对为人处世、做事没什么帮助的杂书。

  这种情况下,曹丕的《典论》,就很重要了,可以研读许久,缓解书荒。

  田信这边研读典论,等待岭南气候转凉后,就前往岭南视察珠江流域的圆土楼建设。

  还没动身,裴俊也终于抵达始安,传递关羽的意思。

  很简单,你派个人来当征北将军;作为代价,你就要把湘关的关税交出来;如果不缴纳关税的征收、管理权,那么朝廷自然会任命新的征北将军。

  几乎不用想,必须支持关羽的工作。

  自己如果都消极、恶意对抗,关羽强化中枢的工作做不好,威信衰退,会引发其他问题。

  必须配备;不配合,关羽有可能委任马超来做征北大将军,来个破罐破摔。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