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养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生存观念;百姓更是在夹缝里生存,生存观念更是非常朴实:不饿死就行了。

  这些年高强度的战争折磨下,百姓宁愿采集、渔猎过日子,也不想耕种。

  耕种带来的收入,自己落不下多少,主要都被大魏朝廷征走,投入到战争里。

  汉朝廷任命官吏,乡社、亭里、县吏几乎还是本地老人,许多魏国基层小吏摇身一变,就成了汉朝廷的吏员。

  朝廷变来变去,负责征税、征役的还是那批人……面对这些人,百姓是真的抵触劳动。

  庞林是真的没办法,只能彻底放弃管理,所有人都投入生产中,再根据各县的产粮、生产效率进行官吏的晋升、调整。

  如今巡视郡县,只是为了揭举不法,打击征发百姓徭役,进行劳动的官吏。

  完全弃权,让百姓自己休养,等这口气缓过来,家里有了积蓄后,再征税、征发徭役,百姓才肯配合。

  不然,又会一哄而散,躲回荒野之地。

  荒野之中,你不是贼,躲的时间长了,也会做些贼人要做的事情。

  至四月下旬时,庞林将豫州郡县转了一圈,才返回治所汝南,向兖州牧马良、北府留守陆议、及朝廷书写公文,请调北府兵协助剿匪。

  豫州的盗匪来源众多,有溃逃的魏军发展来的,也有早年躲避徭役的百姓,也有这些年犯法的豪强带着部曲沦落成匪。

  规模较大的盗匪,多少会有些追求,有的人会寻求招安,讨要赏赐、官职;有的人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既想要官职、赏赐,还想保持对部众的控制。

  至于小规模的盗匪群体就更多了,这些人缺乏谈判的底蕴,又不愿被收编、治罪,只好继续顽强生存在偏僻荒野之中。

  豫州没有被彻底打烂,各县、各乡邑都有小规模的人口回流……有这些本地土著居民在,小规模的盗匪就没有回头的余地。

  他们过去犯下的罪行,本地的土著居民自然是有记忆的,是见证者。

  小盗匪群体投降,几乎难逃审判;他们自然不可能送上门被收拾,只好我行我素继续混日子。

  本就千疮百孔的豫州急需要夏收、秋收的粮食休缓元气,自然不能被盗匪坏事。

  北府有十二营豫州籍贯的府兵,原本是要转移到豫州,充作豫州治安力量。

  这些府兵不愿离开北府这个集体,也就导致豫州剿匪力量不足。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兖州牧马良面前,兖州更是与魏接壤的前线,百姓宁肯逃了,继续躲在荒野,也不愿回到城邑恢复生产。

  战争阴云笼罩在兖州……这也简化了马良的工作方式。

  也是一样的,治内乱兵、盗匪乱糟糟,有待价而沽的,也有纯粹就混一口饭吃的。

  剿匪这种事情,庞林这里进行全面梳理,盗匪就会跑到兖州来;然后找机会再跑回豫州老根据地,处理起来很麻烦。

  唯有联合起来,一起扫荡,处理境内匪患。

  盗匪是什么?是壮年劳动力。

  北府拒绝分解,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比如现在,就影响了兖豫二州的战后恢复,比预期设想的恢复慢了太多。

  就因不能迅速、高效扫灭境内盗匪。

  庞林、马良的公文几乎同时送抵江都,江都的痢疾也迅速爆发。

  自六月初,痢疾阴霾笼罩江都内外。

  消息传到象邑,田信也松了一口气,好在不是出血热或别的,只是痢疾。

  这个相对来说好控防一些,只是要吃些苦头。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