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五章 遣归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彭城国,你是臧霸,你怎么选?

  臧霸自然是飞骑抵达谯县,积极请战:“大王若肯听臣,使臣将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

  曹丕自不会让臧霸带着军队去前线,耗费这么大成本,冒着风险离开邺城,目标不正是臧霸?

  就此迅速解决将要生变的青徐各军,而魏军各线积极备战。

  尤其是雍凉都督曹真,一边派将军费耀出兵凉州,征讨反抗的曲演等人;曹真本人由长安转移到陈仓,防备益州接应之兵;张郃则从雒阳出兵,与徐晃合兵一路来攻。

  右将军徐晃假节,为正军,左将军张郃为偏军。

  至于分兵走武关,配合徐晃夹击南阳……这个操作有些浪。

  曹丕解决青徐军的时候,诸葛瑾来到江陵,拜见关羽。

  这是外交大事,关羽顺手将潘濬、马良喊来,一同参与会议。

  诸葛瑾奉上使书:“今魏王曹丕使镇南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并为先锋,此二军不下十万之众。曹丕亲率河北、青徐之兵二十万为后继,将征江东。我主忧虑,恳请汉王发兵助战。”

  “子瑜先生,发兵江东乃是大事,需汉王裁定。”

  关羽语腔温和,捧着孙权亲手所书的正式使书,孙权要求有三项,第一是求援,第二是讨要全琮等被俘将士,第三是送孙大虎来还太子孙登。

  求援之事不能拒绝,是可以拖的,等刘备来做决定。

  援兵少了没意义,援兵若有三五万之众,才有一定积极意义。

  但派援兵去江东助战,风险太高,也只有刘备能承担这个责任。

  全琮等被俘将士已协助荆州军完成春耕,现在留着也没用,唯一价值就是换取江东的粮食。

  这也是结盟时早有约定的事情,只要孙权给的粮食达到预期,这批俘虏随时可以移交。

  特别是孙权为维护盟约,拒绝曹丕招抚引来魏军讨伐的关键时刻里,这批俘虏更不能扣留。

  只是交还太子孙登一事,让关羽迟疑。

  孙登扣在江陵有用么?有一点用,但用处不大,起不到关键因素。

  孙登的年纪太小,母族在江东没有影响力,本人更无影响力……所以他死了,不影响江东的稳定。

  看完使书,关羽递给马良、潘濬阅读,说:“遣还俘虏乃早有约定之事,我等可以做主。发兵救援江东,遣还孙登二事皆需汉王裁定,宜非我等擅专。”

  诸葛瑾脸上焦虑真情实意:“关侯,吴侯将统大军移防濡须,恳请关侯通融一二,使太子亲镇武昌。今两家已结累世姻亲,何复疑虑?”

  “汉军骁锐屡破魏军,若有万余汉军增援江东,可振我军士气,亦能威震魏军。此固两家友好之举,魏人见两家亲密无间,无机可乘自会退兵。此不战而屈人之兵,恳请关侯明鉴。”

  “瑾也知调兵乃是大事,请汉兵援助江东,也非急于一时。然太子镇守武昌,此巩固国本之举,能振军心,急如救火不可拖延呀!”

  他的话有理有据,关羽问马良:“季常如何看?”

  “关侯,良以为送吴太子归江东,系急事,不可拖延。”

  扣着孙登没实际意义,反倒会激起江东普遍的厌恶、抵触心理,孙权也不缺儿子。

  留着反倒会给孙权口柄,放回去也起不到正面效果。

  马良提议,关羽又郑重询问潘濬,潘濬也只得表态,附议。

  援兵是不能贸然答应的,孙登可以给,想要全综这批俘虏,就拿粮食来换。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