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4、你懂得越多,懂你的人便越少_大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说呢,循着手机定位坐标,已经有小伙伴陆续抵达。

  万长生就招呼大家先坐:“随便喝点聊着,你们看看这周边有什么美食,杜老板到了我们就吃上再聊。”

  他自己继续站在那墙前面发呆。

  小伙伴们自然也跟着过来问他看啥。

  万长生分享:“你看这张照片,远眺这个藏在树林里面的饭店,很平常,说实话我也觉得不咋样,但是你再看这个饭店的正面照片,好像就有点雕塑感了,像个我们乡下地主宅院的感觉,是不是?”

  小伙伴探头:“好像是……哇,贝大师的作品,牛批!”

  万长生难得批评:“我们还是尽量不要受这种名声影响,只关注作品本身,这个作品的正面也平淡无奇,但让我注意到的特点,在于看看那边……”

  另一面的墙上,有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还是有人跳过去看了下面的字眼回来感叹:“美国国家美术馆!贝大师的作品。”

  万长生根本就没有去看过小字介绍:“我想说的是,你们眯上眼看看这俩张照片,会不会发现这俩建筑有点类似?”

  三四号人包括梅师姐在内,一起左右比较,确实有点惊讶:“哎哟,你不说还真是没发现!”

  “对!H型造型,都是H型的立面造型……”

  “美国国家美术馆……我看看,1974年设计的,早了七八年呢!”

  大家都是学设计学美术的,这点形体概括能力还是有。

  也许没有万长生敏感,更有可能是没有他那种心无旁骛的专注。

  如果不是心里面时刻都在思索,怎么会随眼注意到墙面上的图形呢。

  有些人总把成功归结到天赋或者背景,殊不知人家努力的时候,有谁看见?

  梅师姐感叹中更惊讶,拉着万长生到另一边,可能之前座位看不到的方位,果然找到另外一栋建筑:“平京的中银大厦总部!我看过,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根子上其实也是个H型立面的建筑!不同角度的这两个立面都是H型,这可是十几年以后的设计了。”

  总不能说人家大师偷懒吧。

  万长生的关注点就在这里:“同一个设计师,同一个H造型,为什么给美国人设计的就是纯粹现代主义风格,嗯,银行这个也挺现代,但香山饭店就有中西合璧的感觉呢?”

  大家就这么站在墙边探讨起来,还好这咖啡馆里人不多,不然肯定觉得这帮蛇精病。

  可大家跟万长生在一起这么久,已经习惯了这种随时探讨的学术氛围。

  很投入。

  其实也很简单,如果把香山饭店建筑上那些带有强烈中式传统纹饰的窗框,墙洞之类细节抹掉,让外墙干净利落的取消江南风格元素,这栋建筑真的和美国美术馆大同小异。

  梅师姐都惊叹的哈哈哈拍照了:“要是发给建筑专业的人,没准儿都能写篇论文了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