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二章 似是故人来(续)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凌晨,李笠忽然睁开眼,想从床上坐起来,要更衣,去上朝。

  上朝可不能迟到,不然会被人传闲话的:啊哟!皇帝沉迷女色,荒废朝政啊!!

  我看着这大楚国要完!!

  然而双臂却被束缚着。

  他好不容易把左右手从薛氏姊妹这两位“护法”怀中抽出,想起今日不用上朝。

  太傅王僧辩薨,他亲自到府吊唁后,宣布罢朝三日,以示悼念,今天是罢朝的第一日,所以不用“上班”。

  不过李笠担心自己记差了,要下床看看记事本,摸黑在床边捡来捡去,好不容易捡起自己的衣服,草草穿了。

  外间值夜的宫女听到动静,端来烛台,为皇帝掌灯,李笠就着灯光,翻看记事本。

  反复确认,确认今天真的不用上朝,便就着烛光,看记事本里其他内容。

  皇太子李昉班师回朝,但不代表关、陇地区就此平靖,接下来该有的布置,一样在加紧进行,要赶在地头蛇们回过神来之前,将要地牢牢控制住。

  并且尽快恢复各地秩序,军政、民政都要做好。

  这需要在关中设行台,以行台尚书临机决断、“现场办公”,而不能事事向开封汇报。

  所以,他把侄子李昕从梁州刺史任上,调到长安任关中行台尚书,全权处置对周国故地的“接纳”事宜。

  从汉中到长安,有几条捷径,其中之一,就是有名的子午道,所以李昕走子午道抵达长安,已经开始履职。

  这是李笠给侄子挑大梁的机会,毕竟皇太子已经造势成功,李昕作为储君的堂兄,终究要承担重任。

  想着想着,李笠想到关陇的时局。

  对于周国故地的“接收”,要讲究策略,既不能过于严苛,也不能过于讨好,以免给子孙后代立下隐患。

  所以,首先要稳住故周军队,包括各地府兵。

  该有的待遇,照旧,甚至还得发放抚恤,让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军属,好歹有个着落,好歹能把死者安葬。

  其次,对军队的主要将领进行任用,安对方的心。

  却是明升暗降,任命为刺史,到江南、河北上任,远离关中。

  与此同时,提拔其心腹掌军(暂时),以此稳定其部下军心,在砍断主将对旧部影响力的同时,分化主将和曾经心腹的关系。

  这是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稳住故周军队,才能慢慢将其改编,成为楚军的一部分。

  哪怕会增加财政负担,也得立刻做,做好了,后续工作才好开展。

  否则,若把各部周军解散,不给将士及其家属一碗饭吃,这么多厮杀汉想给新朝当守户犬而不得,必然沦为流浪犬,然后为祸一方。

  毕竟对于绝大部分兵卒而言,只要保证粮饷,给谁打仗不是打仗?

  李笠把账算得很清楚,如果现在舍不得花钱“维稳”,将来“平叛”的开支,恐怕要数倍于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