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一章 股肱羽翼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李笠挑灯夜读,看的是兵书《六韬》。

  此书又名《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相传为周初太公望(即姜子牙)所著,以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当然,一般认为,该书是后世所著,托名太公望罢了。

  具体成书时间,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毕竟汉时这部著作已经颇为有名。

  其书内容、卷目、子目,有多个“版本”,所谓“六韬”,大致是: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现在,李笠所看分卷为《龙韬》,其内容,很有意思。

  武王问太公(姜子牙)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

  “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

  “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于是,太公把“股肱羽翼”如何各司其职,协助王者“帅师”(统帅军队),做了讲解。

  太公认为,股肱羽翼应有七十二人组成,包括腹心、谋士、天文、地利、兵法、通粮、奋威、伏旗鼓、股肢、通才、权士、耳目、爪牙、羽翼、游士、术士、方士、法算等各方面人才。

  分管作战、宣传、间谍、天文(气象)、通信、土木、医务、军需等方面的工作。

  所以,《龙韬》的内容,就是告诉读者,如何构建统帅部。

  这些“股肱羽翼”,即分管军务的幕僚、谋士,现在的正式官职名称,是各类“参军”。

  又如同演义里的“军师”,当然,演义故事里的军师基本都是全才。

  若换个名词“参谋”,对于现代人来说,就更好理解了。

  所以,当人类社会开始有战争行为时,就已经有了参谋制度,只不过“参谋”一词出现得比较晚而已。

  不过,后世的军中参谋,和古代的军府幕僚,还是有区别的。

  李笠觉得,区别不在职能,因为无论是古代军府幕僚,还是现代军制下的参谋,其功能都是一样的,无非是名称不同而已。

  区别之一,现代军制的参谋,分工更加细、更专业化,是完备军事体系批量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是流水化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工业制品”。

  而古代的幕僚、谋士,其专业技能,全靠个人天赋或者领悟,以及工作积累,没有接受系统化的教育。

  如同手艺人在手工作坊里敲敲打打弄出来的手工制品,难以“大批量制造”。

  手工制品,或许会有一两个巧夺天工,上限极高,即百年难得一见的“神器”(天才)。

  但是,量产型工业制品拼装起来的战争机器,在国战的时候,可以靠群体的力量,把一两件神器压下去。

  区别之二,现代参谋,服务的是军队这个整体,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