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七章 诱之以利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汴水畔,开封码头一如既往的繁忙,大量船只靠泊,卸下各类物资,以满足开封城每日巨大的消耗需求。

  秋天到了,各地丰收,运抵开封的物资,自然愈发丰富。

  朝廷发行国债筹款修河淮运渎——通济渠,现在工程已经完成,所以自南方而来的物资,输送量比起之前增加许多。

  除了各类物资,沿着运渎过来的还有大量流动人口。

  各地那些无地可种的人,以及不满足于一辈子种地的人,纷纷涌向通济渠沿岸城、市以及商埠,要么乘船,要么沿着运渎徒步前往开封寻找机会。

  他们有的是孤身一人,有的结伴而行,甚至有人拖家带口,满怀希望抵达开封,在天子脚下讨口饭吃。

  对于这些外来人口,天子可不能置之不理,不能看着这些外来人口聚在开封后无依无靠,露宿街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而且,大量抵达开封却无依无靠的外来人口,一旦在城边上形成了巨大的棚户区(贫民窟),那真是“有碍观瞻”。

  码头边上,某食肆内,李笠坐在临街窗口,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设想一下自己若是“进城务工”的百姓,要面对什么。

  第一,人生地不熟,想要找个地方落脚,有个地方住,可不容易。

  若有同乡接济,倒是可以从容些,可一旦同乡没地方安置自己,怎么办呢?

  实在不行,露宿街头?或者借宿寺庙?

  假如还带着妻儿老小同行,则更不容易。

  第二,找工作,有经济收入,养活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还要交房租。

  李笠觉得,无论是那个时代,外来人口到了某地,必然面临这两个问题。

  所以,开封城既然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官府必须做些什么,给这些初来乍到的人,有个较为方便、安全的生存方式。

  李笠的目光,随后转到码头上那些负责疏导外来人口“有序入城”的吏员们。

  外来人口的管理,是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否则容易出事,因为哪怕是在后世,政府也不敢让大量外来人口处于“失控”状态。

  所以,开封官府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涌入开封的大量外来人口,能够在官府的管理下,实现有序的居住、务工以及流动。

  李笠现在,就是看这些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基层小吏们,是如何执行制度的。

  因为再好的制度,也得靠人来执行,歪嘴和尚把好经念歪,这种事自古以来都是屡见不鲜。

  那么,以李笠亲眼所见,码头上的小吏们,是如何疏导、管理刚抵达开封的那些外来人口呢?

  第一步,拿着纸皮大喇叭,用不同方言喊话,宣扬官府的政策:

  在城中无住处的人,可以到登记处登记,登记完后有福利:每人可领蒸饼一个,铜钱三十文,不限成年与否。

  有便宜不占,那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