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七章 似是而非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午后,开封税关,交易市场边上,一家酒肆二楼临街包厢,微服出巡的李笠坐在靠窗位置,看着外面的熙熙攘攘。

  开封位于汴水旁,因为交通便利,所以本就商贸云集。

  现在,行在设于开封,开封的人气自然就暴涨,连带着物流暴增,税关及其附属的交易市场也拥挤起来。

  他看了一会街景,将视线转入房间,午餐吃剩的饭菜,已经整理干净。

  李笠手里拿着一张徐州印刷的兑换券,和陪同出行的张铤一起,挖个坑给跟着来的皇太子李昉跳:

  坑名(题目):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得在一地久任,这制度的利弊,该如何看?

  又有“引言”:

  这制度,自秦汉时期就开始实行,皇帝派出官员到地方任职,收税、管理地方的同时,对付地头蛇,维持地方秩序。

  逐步强化中枢对地方的控制。

  对地方主官定期轮换,能避免官员长期在某地任职,形成尾大不掉的地域集团,也能防止某地豪族把持当地官府,渐渐形成割据。

  当然,现在因为各种原因,这个制度未必严格执行,本地人任本地官,成了各国朝廷收买某些地方豪族的手段。

  这是特殊时期的“例外”,不可当做惯例。

  但是,又有一种看法,认为官员在地方任上,几年一换,又面临中枢的政绩考核,就很容易急功近利,在当地搞一些竭泽而渔的事情。

  或搜刮民脂民膏,捞一把就走。

  而本地出身的人,若在本地为官,那就会为家乡着想,施政会谋长远,对待乡亲们,也会温和些,没有“捞一把”就走的念头。

  毕竟自己的家就在当地,要是把事情做绝了,等于是败坏自己家族的名声。

  到时候家里人出门,到处都被人指指点点,戳着脊梁骨骂,搞不好祖坟都被人刨了。

  所以,该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昉从小就接受父亲的教育,很快就意识到这问题是个坑,当然不敢贸然跳进去,思来想去,发现一个破绽。

  见跟着出行的几个弟弟们,一脸懵懂的看着自己,李昉来了斗志:

  “这个说法,其实是有一个隐藏条件的。”李昉笑起来,不是直接回答,而另辟蹊径,针对一个预设条件:本地人在本地为官,行事会收敛。

  “能当官的本地人,极大概率是当地大族子弟,不然坐不稳位置,那么对于他们来说,需要顾忌的乡里乡亲,是哪类人呢?”

  “很明显,只能是门当户对的其他大族,只有这些人,才配和他称为乡亲,至于寻常百姓,抱歉,不算乡里乡亲。”

  “甚至,不算人。”

  李昉说完,耸了耸肩膀,他不需要详细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问题的关键点,已经点出来了。

  “哈哈哈哈,好,好!”李笠笑起来,笑得很开心,其他几个皇子听了兄长的回答,恍然大悟:原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