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六章 手段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李笠正挑灯夜读,不过他点的是煤气灯,所以不需要“挑灯芯”。

  灯不用“挑”,读的也不是书,而是看资料。

  他在周国安插有细作,调查周国的各类情报,这当中,就有周国的佛教发展现状。

  收集的情报,现在已经汇集成资料,就在他手中。

  仔细看了看,李笠觉得周国佛教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国家的发展。

  换句话说,佛教大兴并不是一国才有的现象,当今天下,到处都在崇佛,甚至到了佞佛的地步。

  南边,李笠印象最深的是梁武帝佞佛,建康城里佛寺有五六百家,大量男女出家为僧尼,寺庙占据许多田地,却不用缴纳一粒米,无一人服劳役。

  但不止南方,北方两国也是如此。

  齐国的国都邺城,内外佛寺也有数百家,河北各地的寺庙同样很多,也有大量男女出家为僧尼,南方存在的问题,北方同样存在。

  而西边的周国,这个问题同样明显,长安城里的佛寺,相比当初的邺城、建康要少些,但也有数百家。

  其中,还有大量权贵舍宅为寺,供养自己中意的法师,以作“私人订制”,导致大量小型寺庙存在。

  此外,权贵们还热衷于造像,陇右地区的秦州,就有大量依山雕刻出来的佛像和石窟。

  这基本上都是权贵们带头搞起来的。

  周国也缺铜,但是,大量的铜,被拿来铸造佛像,供奉在寺庙里。

  大量劳动力被寺庙庄园吸收,成为不缴纳赋税、不服兵役劳役的隐户。

  对于这些百姓来说,给寺庙当寺户,可比当府兵好多了,毕竟不用上战场打仗,没有生命危险。

  李笠越看眉头越拧。

  将来灭了周国,还得在关中、陇右地区进行“检寺”,不这么做不行。

  他放下资料,回想这几年,在楚国以及新收复河北地区实行的“检寺”政策。

  李笠没有用“灭佛”这种极端手段来处理宗教事务,而是用检寺这种相对温和的手段“徐图之”。

  效果还是不错的,但隐患依旧有。

  南北朝乱世,持续了两百多年,乱了人心,曾经被大一统王朝当做社会稳定剂的儒学,明显衰落,知识传家的士族,沉迷于谈玄。

  中原传统宗教道教,因为南朝的孙恩、卢循之乱,被朝廷视为威胁,大力压制,人们开始迷茫。

  乱世中,朝代轮替频繁,无数的杀戮,让贵贱分明的各阶层,都对现状和未来惶恐不安。

  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寄托,既然道教不行了,儒学也无法协助各国统治者结束乱世...

  于是,汉时就传入中原、但发展缓慢的佛教,迎来了爆发期,发展得很快。

  富贵人家,苦人家,都如同缴纳保护费那样,向佛寺捐献财物,日夜焚香祷告,祈求佛祖保佑他们和家人平平安安。

  保佑他们今世富贵,来世也富贵。

  若今世贫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