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 士为知己者死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鄱阳城北郊,一处小山丘上,新落成的坟墓前,李笠带着儿子们,向坟墓叩拜。

  他的父母以及两位兄长的棺椁,已经迁到这里下葬,而不是迁到建康。

  坟墓没有高大的陵丘,也没有放多少陪葬财物,坟墓大小和寻常大户人家之墓没多少区别。

  李笠迁二百户百姓在附近定居,世代免劳役、租赋,作为守墓人,听从陵官的安排,定期洒扫陵墓,清理杂草。

  吴氏去世时,李笠将母亲安葬在鄱阳白石村,与李笠的父亲合葬。

  此次回家乡,他正好主持迁坟,让父母和两位兄长,在鄱阳城外“定居”。

  如此一来,若干年后彭蠡湖水南侵、淹没白石村时,父母兄长的墓就不会沉入水中。

  李笠知道,没有不灭的王朝,而彭蠡湖区面积持续扩大,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仔细考虑后,给父母兄长寻了个安稳的长眠之地。

  即便许多年以后,李氏楚国灭亡,位于鄱阳城外的这片墓地,依旧能静静见证时光的流逝。

  守陵户的聚落,会变成村庄,一代代延续下去,村民的坟,会让这片地区变得“拥挤”。

  届时,即便没有官方来祭祀李氏楚国皇室的祖坟,他父母、兄长坟茔,想来也不会显得孤孤单单。

  至于他将来会葬于何处,若干年后会不会有盗墓贼来“摸金”,李笠觉得,无所谓了。

  人免不了一死,死后,什么事都由不得自己,所以没必要纠结太多。

  不过,若干年后,自己的“遗骸”会不会被盗墓贼拖出陵墓,散落在野地里?

  或者千年后,陵墓被后世的考古学家发掘,他的“遗骸”被人放在博物馆里展览?

  想到这个问题,李笠忽然有些感慨。

  曹操死后设疑冢,所以其真实陵墓位置千年来无人知晓,直到现代,才被人发现。

  难道我死后,也得搞什么“疑冢”?

  礼毕,李笠没急着回城,听梁森汇报一起案件。

  他入城那天,“有司”抓获了几个刺客,这几个刺客,从江陵开始,一路跟着他,如影随行。

  或许是半路上找不到机会下手,所以刺客们在他入鄱阳城之际,在路边发动刺杀。

  却被早有准备的“有司”一网打尽。

  “还是不招么?”李笠问,梁森回答:“还是不招,知道幕后主使的,只有其头目一人,此人姓刘名末,但这个人很硬,怎么都不招。”

  李笠觉得惊讶:“怎么都不招?待客之道,都展示过了?”

  梁森肯定的说:“都展示过了,能用的刑都用过了,他就是不招。”

  “是个硬汉呐...”李笠说完,缓缓向前走,梁森以半个身位的距离,跟在他后面:“看样子,此人,真的是死士。”

  “死士?死士....”李笠沉吟着,想到了各种上刑的场景。

  如果一个人,任何刑罚都对其起不了作用,原因大概有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