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七章 正本清源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午后,江边,石头津,码头上旌旗招展,众多官员在此迎接返京的寻阳王萧大心。

  船队即将靠泊,礼乐准备就绪,顶着烈日列队的官员们窃窃私语,议论着时局。

  录尚书事的湘东王病重,无法视事,眼见着就要不行了。

  于是,宰辅们请太后召还出镇的几位皇叔,其中就包括寻阳王萧大心。

  寻阳王,是文帝(萧纲)在世诸子中,最为年长者,值此关键时刻,理所当然要回京,稳定人心。

  有传言,寻阳王即将接替湘东王,录尚书事。

  消息不胫而走,苦熬了一年的许多人,终于盼来了救星。

  湘东王快不行了,那么接下来,有资格辅政的藩王,第一人选,当然是寻阳王萧大心。

  萧大心素来亲近士族、勋臣子弟,所以,等萧大心录尚书事之后,就应该“正本清源”,对之前各项政策进行调整。

  譬如,前不久的土断中,被贪官污吏诬陷隐瞒户数的那些受害者,应该获得补偿,亦或是被罢官者能官复原职。

  又有,因为建康税吏横征暴敛而损失惨重的人们,官府必须给个说法。

  祸害建康百姓的东西二津税关,应该整顿,各种苛刻的征税条例,应该废除。

  这一年以来,受尽屈辱的许多人,如同久旱之后的农夫一样,无不热切期盼及时雨(寻阳王)的到来。

  而且?自新君登基以来?朝政为鄱阳王、湘东王相继掌握,皇帝诸皇叔被排斥在外?又有几位皇叔因为各种变故而身亡?这让先帝的忠臣们大为不满。

  如今,先帝的皇子入京辅政?这就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正本清源,势在必行!

  议论纷纷中?许多官员看着不远处的税关关楼?脸上满是幸灾乐祸的表情:

  嘿嘿,等寻阳王录尚书事,那姓李的没有宰辅支持,你们就横不起来了!

  不仅如此?勋臣子弟、将门之后?也会取代那些出身微寒的武人,得重任,为朝廷效命。

  譬如河东柳氏、京兆韦氏子弟,因为当年侯景作乱时,伤亡太过?才有了粗鄙莽夫冒头的机会。

  当年入京增援的衡州刺史韦粲,就是先帝(萧纲)心腹?与逆贼交战中殉国,同时阵亡的?又有韦家子弟及亲戚死者数百人。

  若这些人还在,必能为国分忧?轮不到微末之人上蹿下跳。

  也轮不到那渔家子妄称栋梁。

  且勋臣、将门子弟多为诸皇子僚佐?随着新君即位、诸位先帝皇子被排斥?自然也未能有担当重任的机会。

  现在不一样了,寻阳王回京辅政,麾下多有韦氏子弟,必然重入中枢,掌握军、政大权。

  官员之中,奉朝请柳盼,听着窃窃私语,只觉心中不安。

  奉朝请是个虚职官号,流内二班,没具体职务,有上百人之多,所以柳盼悠闲得很,终日交游,知道许多消息,听到许多风声。

  彭城公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