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五章 应对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宫,萧纲正在看舆图,图上画的是淮南地区。

  鄱阳王萧范已经率军收复寿阳、钟离,耗时极短,伤亡极小,捷报传来,让萧纲激动不已。

  官军收复寿阳、钟离,将淮水沿岸(南岸)要地牢牢掌握在手中,这对于盘踞广陵及谯州的侯景叛军而言,北边的“门”关上了。

  南面,西昌侯萧渊藻坐镇京口,把“南门”关上了,如今“关门”之势已成,接下来,就是“打狗”。

  但不能急着打狗,因为这条狗如同恶狼,实力尚在,逼急了会咬人,所以要熬。

  用封官、封爵、赦免、既往不咎的办法,分化叛军,瓦解士气,让侯景众叛亲离。

  这才是上策,否则贸然用兵,一旦出了差池,那好不容易扭转的局势,就会再度恶化。

  萧纲又收到消息,说东魏权臣、齐王高澄亲自督战攻下颍川,随后回师邺城,并未就近南下,攻略淮南。

  这就意味着己方抓住了机遇,趁着东魏无暇南顾之际,收复寿阳、钟离,靠一个“快”,保住了淮南。

  想着想着,萧纲想到了李笠,这个年轻人出的主意果然不错,而且协助官军速下寿阳、钟离,赶在魏国增兵淮南之前,将淮南的“门”关上。

  既挡住东魏南下的脚步,也挡住侯逆及党羽北上的希望。

  他不由得感慨: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莫非,真是奇人?

  鄱阳王的第十一子萧勤,和李笠相熟,萧纲特地找萧勤问过李笠的事情。

  又找来当年发生在鄱阳的两起案件的卷宗,大概了解了李笠的情况,越琢磨,越觉得父亲说得没错。

  这位“鄱阳李笠”,异于常人。

  如果雕琢、历练一番,说不定就是第二个陶侃。

  晋时名臣陶侃,年幼丧父,家境拮据,曾为鱼梁吏,后来经过不断努力,得人赏识、提拔,才逐步展露才华。

  任郡守、刺史,安抚百姓、镇守地方,后来又屡次平叛,为一代名臣。

  而这样的名臣,终身未入中枢,无法造成威胁。

  原因何在?在于出身。

  陶侃的出身较低、宗族暗弱,决定了他不会被高门士族接受,也没有办法将宗族蜕变为士族,所以即便再有能力,也无法进入中枢。

  无法威胁最高权力。

  而李笠的出身,比陶侃差多了,甚至没有宗亲可以依靠。

  陶侃之父,是东吴将军,李笠之父是鱼梁吏。

  陶侃之母谌氏,好歹出身豫章大姓,李笠的母亲,不过寻常民女;李笠的姻亲,不过是鄱阳城里一个开赌档的赌徒。

  萧纲看得出来,以李笠这样卑微的出身,决定了此人即便日后高升,也绝不会被士族亲近,不会被士族子弟认可,甚至连豪族都必然看不起他。

  即便日后有所作为,也不过是孤臣的境遇。

  若李笠真有才干,对于萧纲来说,就是再好不过的人选:有能力,却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