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四章 巴达维亚的华人公馆_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恶心的是,他们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捐多少好了。

  因为巴达维亚的华人中还有另一个小团体存在。

  事实上巴达维亚的华人群体,始终是一分为二的。

  一种是亲荷兰人,不止从衣冠打扮上,就是从文化传统乃至名字上都学荷兰。

  就像林家。

  林家就是林楚那狗东西的后人,当初红溪惨案时候,林楚担任‘雷珍兰’一职,这是华人公馆中的一个职务,本意是荷兰语中的中尉的意思。林楚就是最早向荷兰人告密的叛徒。他家伙现在好活的滋滋润润的呢。

  而林家打林楚之后就迅速走上了发家之路。不仅也做了甲必丹,还拥有了庄园。

  荷兰人在东印度的经济就是标准的庄园种植园经济,本来巴达维亚城外的庄园种植园八成还多是属于华人的。可一场红溪惨案,整个巴达维亚华人被屠戮一空,大片的种植园被荷兰人拿到了手中,林楚作为被荷兰人确立的标杆人物,便也从中分了一杯羹。

  与眼下公馆里那些欧洲装扮的华人相比,以林家为代表的一小撮华人才是真正的另类,真正背弃祖宗的二鬼子。

  而公馆里的这批人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在荷兰人手下讨生活。

  从广义角度上说,在爪洼、苏门答腊的华人,九成九的人都是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他们占据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包括此前说的另一个小群体,他们也是如此。

  只不过一人多就会变得千奇百怪了。

  另外一个以陈沛生、陈垦使兄弟为首的小群体,在蔡敦官等人眼中可恶性一点也不弱于雷家、林家。

  压破同胞,吃人血馒头,这种人他们是羞与为伍的。

  西历1756年开始,荷印总督雅各布·摩塞尔首度提议雇佣中国水手为公司服务。考虑到舰队缺少欧洲水手,他建议在巴达维亚锚地就地雇佣由自己的船长领导的一帮中国人来为船只服务。

  这一计划将减轻一些欧洲水手的工作量,或者说是更好的集中高素质的欧洲水手,用于往返于本土与东印度之间的海上远洋贸易。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上出现了被雇佣的中国水手。

  而时间来到了1781年,第四次英荷战争爆发,这导致公司船上的欧洲水手人员更加短缺。

  尤其是历经了一场被蹂躏摩擦的战争之后的现在,东印度公司就更加缺乏水手了。

  事实上从去年英荷实际停战之后,巴达维亚就发现船员供应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危机。

  他们发现整个荷印地区只有不足500名欧洲水手,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正在医院就诊而不能从事任何工作。

  在过去的两年还不到的时间中,公司至少损失了1200名海员。

  荷兰人就只能大规模的招募中国水手了。

  而且是每个月十块银元的高价,这个价格从明面上说已经是两倍于欧洲水手了。

  但用屁股都能想到荷兰人不会这么好心的,从饮食到衣物,然后还有抵到欧洲后的额外费用,到了欧洲后中国水手就失业了,此后的几个月里他们必须自己养活自己,荷兰人连住宿地都不会免费给他们提供。所以这就是一个左手倒右手的把戏,更别说这里头还有老板在剥削。

  荷兰人规定,一艘商船上只多雇佣二十六名中国水手。所以后者是二十六人一伙儿,每一伙人中有一个头,也就是老板。

  老板上头更有总理承包人的存在,陈沛生、陈垦使兄弟干的就是这种买卖。

  一开始荷兰人本是打算让蔡敦官的儿子去承包这项业务的,结果半道上杀出来个陈沛生。通过应承将中国水手每月的工资从10个银元减少到9个而赢得为公司招募所有帮派的垄断权。

  此举大大讨好了荷兰人,却也惹来了蔡敦官为代表的一批人的不屑和鄙视。

  这不仅涉及到了生意事,更因为陈沛生的手段,通过压榨同胞而讨好荷兰人,这太叫人恶心。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公馆里的这些人,他们不知道陈沛生他们会捐出多少啊。

  如果陈沛生捐出一百块,他们则只捐了五十块、七十块,那可就不美了。

  自始至终都没有人想到赵家能顶的过这波高压!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