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七十五章:位置尴尬的梁北港口_大魏宫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时候怎么办?将覆盖在上面的木板撬掉,再重新打木桩?

  这时,郎官程琳提议道:“不如用石桩代替木桩?”

  听闻此言,王甫等人眼睛一亮,纷纷点头,唯独赵弘润心中有些遗憾。

  毕竟在赵弘润看来,最佳的办法无疑是打造一个圆桶般的模具,将其埋入那淤泥中,然后往圆桶内灌混凝土。但遗憾的是,他眼下弄不出水泥来。

  石灰在大魏倒是不罕见,问题在于,单纯用石灰搅拌石沙的混合物。缺乏一种凝性,平时里用用还可以,但是一旦沾上水,很容易会化。

  与其相比,还不如就像程琳所说的。用石柱代替,这才最符合大魏当前所具备的工艺。

  唯一的弊端在于,石柱需要用整块长条状的巨石打磨,要知道石料活这可是一门细致的手艺,毕竟在还未出现石胶的当今,一旦在琢磨时石料崩断,就意味着前功尽弃,容错率太低。

  因此,与其用石料,赵弘润更加倾向于浇筑铁柱。用铁桩来代替石柱。

  可如此一来问题又来了,毕竟大魏冶铁工艺发达,铁矿在这个国家可称得上是紧销物,需要用到的地方太多,以至于赵弘润甚至还想着日后从其他国家购入铁矿,又怎么肯轻易将铁资源用在这种地方?

  天晓得建造一座他心目中的港口,需要消耗多少铁矿?

  就在这时,郎官荀歆的一句话让赵弘润眼睛一亮:“用铜铸造桩柱,如何?”

  听闻此言,赵弘润一拍额头。荀歆若不说,他还真没想到用铜柱。

  也难怪,毕竟在他心目中,铁矿早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以至于他一时半会竟没想起铜来。

  还别说,这真是个好主意。

  要知道在大魏,铜的使用率并不高,除了铸造钱币需要大量的铜以外,其余能用得上铜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不可否认大魏境内有不少铜器。但更准确地说,那几乎都是产自楚国的青铜器,谁让大魏的铜工艺,远远被楚国甩在后头呢?

  正因为大魏是冶铁国家,因此,铜在大魏的价格并不昂贵,矿石价格甚至不到铁矿的一半,即便如此依然还是滞销,以至于大批的铜矿被荒弃,不如铁矿开采那么兴旺,更别提金银等昂贵金属。

  更重要的是,铜矿在楚国更是不计其数,就算在大魏国内收购不足,赵弘润也可以从暘城君熊拓这个渠道获得铜矿。

  “铜柱好,铜柱好!”

  赵弘润连说了几声,亦不忘赞许地望一眼荀歆。

  在决定了大致开发方针后,剩下的,就是具体制定开荒这片荒芜之地的策略了,毕竟以赵弘润的想法在博浪沙建造港口,这涉及到许许多多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