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五章兵势如水火_北齐帝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伐,打出的旗号是收复故土,然而他们却以一种这样的姿态来到淮南,不得不说,让人感到悲哀和荒谬。这注定会造成许多后患,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民心向背!

  北齐经营两淮期间,重视发展民生,加强了对两淮地区的掌控。几年发展,颇有些净土的味道,一度成为了北齐粮仓所在,而南朝大军大肆北来,时有烧杀掳掠的迹象,使得江北地区遭受了严重破坏……时至晚春,早已经过了农时,许多地方甚至连秧苗都未来得及播种,今年的收成也就可想而知,百姓心中的怨愤之气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也是陈军后方叛乱不止的根本症结所在!

  吴明彻虽深知陈军种种做为的弊端,却也无可奈何。

  一方面,陈国确实不能及时保证粮草辎重运输及时,自古以来,讲究一个兵马未到,粮草先行,陈军要快速推进,“取之于民”乃是必然之事;

  另一方面,自古皇帝不差饿兵,在这个时代,你指望一支军队在物质欲望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全心全意为了人民”,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其将会导致的后果,必然就是军无战心,甚至兵变!

  对此种情况,陈军将帅不能不约束,却也不能约束的太严,这就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他王琳一日不覆灭,淮南一日不全部落入陈国的手里,就别想后方会消停。

  故此,兵力分散是难免的,后劲渐渐不足也是难免的!

  吴明彻所以没能迅速拿下石梁城,原因也便是在此处。

  为此,吴明彻专门做了补救措施:暂时分散开兵力来,让长于内政、后勤的韦载去平息后患……自己在石梁城下猛攻,明明坐拥两万精锐,却并未直接动身北上,也正是出于此种考虑。

  貌似一切都很正常,都在按照原计划向北推进,韦载迟早可以平定后方,稳住陈军粮草的运输线,他也一定可以攻下石梁,夺取泾州全境,但偏偏是在萧摩诃这一环出了差错!

  钟离、嘉山,数场大败,萧摩诃七千余士卒,得已南返者仅不到两千,这是他叩关而入淮南以来,遭逢过的最大惨败!

  此时,王琳的那封战书正静静地躺在案牍上,吴明彻摘下了头盔,站在大帐中央,身上衣物早在入城之时便被雨水、泥污弄湿弄脏却来不及更换,周遭各级将帅也是一样的形容,几乎是厮杀刚毕就被吴明彻传唤过来,人人正经危坐,气氛有些紧张……吴明彻在众人注目礼面前转了两圈,方才斟酌好说辞:

  “王琳邀我决战,你们怎么看,此时决战可否?”

  这话说出来,语气虽然还算平淡,但在座所有人都知道话里的含义所在,故此,帐内中路军诸将,自程文季以下,俱皆变色。又过得半晌,程文季才捧拳慎重道:

  “王琳,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