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章 无题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医们一个老牛掰的称号“屠龙圣手”。

  但刨除有意的谋害,就只能归咎于当时医疗水平的低下,以及太医们的水平太差了。

  大病治不好,小病治不了。太医院的药方还与“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共同荣登京师的四大不靠谱。

  等朱由校搞明白了明朝太医制度,又看过王体乾的调查情况,不由得感叹这不靠谱之一的“太医院药方”还真是不靠谱。

  首先,明朝有医户,和兵户、匠户一样,都是世代为业,老子干啥,儿子就干啥。太医呢,也因此有世袭的标签。

  一听到世袭,除了自己这个皇帝,朱由校差不多都会立刻生出要坏菜的感觉。

  医户制度也是如此,闭塞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发展,使得医学水平难以提高。

  捐纳制度的盛行,又使不少人不用钻研医术,即可入职太医院,对明代宫廷医疗危害巨大。

  其次是太医院经过朱八八的改革,变成了皇家的私人卫生院。入职的太医平常并不怎么看病,没有实践,不治死些人,怎么增长经验,怎么提高医术?

  最后,太医们给皇亲国戚看病,能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便成了太医们信奉的原则。

  开的药是吃不死人,可也难治病。什么虎狼之药,更是不敢开。完全照着医书来,根本不敢有自己的发挥。

  综合了这些因素,朱由校还敢信太医,除非他脑袋秀逗了。

  所以,他特意下旨,从常州府无锡县召来了女医杨涵易入太医院,由她给妃嫔进行例诊。

  在明代,民间精通医术的妇女渐多,皇帝规定由衙门选取其中佼佼者,到司仪监御医处会选,选中的入官册,以备召用,许多民间女医都以此为荣。

  尽管女医因为性别的原因,哪朝哪代都不可或缺,但历史上真正出名的却并不多。

  其中留名于史书的大概有四位,分别是晋代的鲍姑、西汉的义妁、宋代的张小娘子和明朝的谈允贤。

  而女医杨涵易则是谈允贤的后代,既学到了谈家的祖传医术,又对曾曾曾(也算不清了)祖母谈允贤所著的《女医杂言》颇有研究,在江南很有声名。

  朱由校召杨涵易进京入太医院,却并没有把她作为皇家的私人医生。

  一来是怕业务量太少,耽误了杨涵易的医学长进;其次则是将其作为提高女人社会地位的标榜,走出解放妇女的第一步。

  为此,朱由校不仅保持了宫廷中的女医制度,还在京师为杨涵易设立医馆,并命其广招学徒,既做到了悬壶济世,又能培养更多的民间女医。

  在现代,妇产科有男大夫一点也不奇怪。即便如此,还有很多女患者不愿让男医生接诊呢!

  在古代有“男女大防”这层阻碍,许多女患者,就更是羞于请男医诊治,因此延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