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四章_清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平郊外,农人正在田中劳。

  进入九月,沉沉的穗子压弯了麦秆,将近丰收之时,农人们更加不敢懈怠。

  不久前,县中大令召集耆老,宣称王爷有令,免夏粮,冬税与往年平齐。据闻是世子进言,去岁不丰,民多困苦,王爷慈爱,才减免了粮税。

  农户们无不感念燕王和世子的恩德,河北一地,燕王的声望彻底压过了南京的建文帝。

  宁王和晋王见状,再不情愿也得捏着鼻子仿照实行。既然决定跟着朱老四造反,总得做出点实际行动表示一下。

  让宁王和晋王无奈的是,下令减免粮税的是自己,辖地内农户感激的仍是燕王。

  叔侄俩摸摸鼻子,苦笑一声,没办法也只能认了。

  自此,北疆三地,连同山东境内的德州,燕王的慈爱之名一时无两。

  同时声名远播的还有世子朱高炽。不能跟随燕王出征,照样能在政务上努力。守卫北平为朱高炽累及了不小的政治资本,但还不够。若想牢牢坐住世子之位,甚至在将来更进一步,他还要更加努力。

  如果朱高煦和朱高燧不是同母兄弟,朱高炽的危机感尚不会如此之重。兄弟三人都是父王和母妃的嫡子,两个弟弟又随大军出征屡立战功,在将领中的评价很高,朱高炽不得不急。这才有了对燕王进言,免除夏粮一事。

  当然,凭借从德州搬来的军粮,朱高炽才有了底气,否则打死他也不敢这么干。

  军队吃不饱,还要免粮税?朱棣能一巴掌拍扁他。

  明知朱高炽借此博得声望,朱高煦和朱高燧却无可奈何。世子此举得了燕王的夸赞,咬牙也要附和两声“世子仁善,应当学习”。

  兄弟三人的争夺渐露端倪,王府中的气氛开始有了变化。

  孟的日子也不安生。

  自回到北平,世子身边的王安和高阳郡王身边的王全隔三差五过来串门,没话题也要闲扯几句。王府里又没关着高巍一样的人物,到他面前晃悠,目的为何,不用细想都能明白。

  拉拢。

  之前,孟只是个指挥佥事,受燕王赏识也是有限。如今,不过一次出征就升了指挥同知,成功打入燕王心腹团体,地位早已超过一般军中将领。

  加上济南城下助燕王脱困,又为朱高煦挡箭,在燕王妃跟前也挂了号。这样的人才,拉拢是必须的,暂时拉不过来,至少不能交恶。

  朱高炽与孟有“共事”的交情,朱高煦自认同孟十二郎是“过命”的兄弟,朱高燧比兄长们慢了一步,却借燕王妃赏赐的机会,亲自来给孟道喜。

  看到站在面前的朱高燧,孟当真是牙疼。

  偏偏道衍又来凑热闹,“徒儿”两字叫得无比亲热,牛皮糖一样怎么甩也甩不掉。

  牙疼之外,孟的头也开始疼。

  花团锦簇,烈火烹油,就是这种感觉?

  借着回家探亲的名义离开王府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