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章_清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一,南京城。

  天还没亮,便有大量的京官候在了宫门前。礼部定议,在京官员闻丧次日,需到内府听皇帝遗诏。

  宫门前的官员,无论文武,也不论品级,均需着一身素服,戴乌纱帽,束黑角带,没谁敢在这个时候出奇。

  往日的朝廷大佬,文魁武首,如今都低着头,垂着眼,面带哀泣,泪如雨下。几个年龄大的,身体不好的,哭着哭着险些一头栽倒。

  听遗诏是主要的,哭也是不能免的。

  至于是哭洪武帝的驾崩,还是哭压在头顶的一座大山终于被搬开了,就不得而知。

  官员们也曾私下交流过,听说皇太孙和英年早逝的太子一样是个厚道人,很尊重读书人,也不乐于砍人脑袋。之前出门上朝必须提前交代好后事的日子,应该是到头了吧?

  朝中文武心怀忐忑,隐隐中又带着希望,面上却丝毫看不出端倪。

  经历过风吹雨打而侥幸不死,也没因各种罪名流放充军的洪武朝官员们,很快就会发现,年轻的建文帝比想象中的更加和蔼可亲,更加平易近人。

  属于文官的日子,貌似终于来到了。

  大明朝的读书人,终于可以抖起来了!

  虽然,这段日子着实有些短……

  吱呀一声,宫门缓缓开启,官员们来不及擦去泪水,匆忙间整理衣帽,以品级文武排成两列,由内官指引,鱼贯踏进宫门。

  于此同事,从京城出发的快马接连到达南北各处理驿站。

  补给换庐后,再次出发。

  各地藩王,在外文武,陆续得知洪武帝大行的消息,立刻颁发署令,贴出告示,换上素服,并令家人赶制衰服。所用一应器具衣物皆按照礼部定议,只要有犯忌讳的器物全部收起,不敢有丝毫逾矩。同时下令辖下民匠军商等,一个月内不得婚嫁祭祀,无论男女均要穿着素服,妇人不得妆点首饰。

  京城军民需穿素服二十七日,京外各地,在诏令到达日起,着十三日素服即可。

  官员需停婚嫁百日,京官上朝时要穿着素服,用白布裹住纱帽,腰缠麻布,脚穿麻鞋,穿满二十七日为止。

  若有违制,就算建文帝再平易近人,后果也不会太美好。

  此时交通尚不发达,基本上是陆路靠马,水路行船,遇到山高林密的地方,还要考研一下人的野外生存能力。因此诏令到达各地的时间慢且不说,时间上也各不相同。例如从南京到北平,后世坐火车顶多是几个小时,就算慢车也不过十小时左右。飞机就更快了。可在当下,几天的路程是必须的。

  从北平传到塞外的开平卫,就更慢了。

  当开平卫指挥使司贴出告示,建文帝早已正式登基继位了。

  饶是如此,该走的程序也是必须的。

  卫所中储备的布料不足,一时间无法赶制上万人的衰服,只能每个兵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