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零三章 新征途_警探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案子时,上级的专家还跟白松说要把白松带到上级机关,但白松拒绝了。

  转眼一年过去,五大队已经有了全员借调的资本。

  之所以是借调而不是遴选,从白松从派出所怎么出来的,就可以看出来了。白松去刑警支队、总队,都是先借调,后来才留下的。

  上级部门想要你,一般都不会直接要,因为工作能力是一方面,能不能完美融入上级集体是另一方面。一般都是先借调过来干一段时间,真的很优秀、合作的又好,那遴选就顺理成章。反之,借调结束后就回去了。

  当然,借调之后回去,是最正常的了,基本上100个借调的,不会留下1个。绝大部分的借调都是叫过去帮忙,而白松这种,五大队现在被人点名借调过去的,就有较大可能留下了。

  目前来说,借调时间是三个月,借调单位--刑事侦查局,确切的说,五大队四人去这里,剩下一个王亮,去科信部门。

  这种点名借调,近乎等于直接要人了,要说羡慕,整个市局没有不羡慕的--当然,此刻还没几个人知道。

  ...

  刑侦总队一支队支队长办公室。

  “有人要见你。”马支队看到白松:“你们的那本书过审了。”

  “啊?”白松道:“内部过审了?”

  “嗯,你们几个啊。”马支队摇了摇头,叹气道。

  “怎么了?”白松有些担忧。

  “不是,没事。”马支队笑道。

  人和人的差距是真的大,这样一本书,对于马支队等人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能在上级那里过审,就能作为某些警校的教材选择之一,也可以在上级的书库里留下。

  这是什么?这是荣誉啊!

  专业的公安书籍,市面上是买不到的,只针对内部发行,是不可能获得巨额稿费的,但是荣誉哪里是钱换的?

  但这种荣誉对白松等人没有用。五大队的人太年轻了,有这类技术类的荣誉,既不能升官又没什么太大的实际意义,总不能20多岁的人到处做学术演讲和授课吧?那就太招人恨了。

  人比人气死人啊。

  马支队一直觉得五大队在编教材这种事情,是个好事,但是却真的没想到就这样过审了,而且还是在大领导来之前这个档口。

  这一队的年轻人,有时候办的案子,随便拿一个出来给以前九河分局的年轻刑警们,都能搞个二等功什么,如果其他地方能跟上,竞聘个副大队长都是稳的。

  但是现在,搞个教材这种事好像都是常规操作了。

  不仅如此,这次去东山之行,陈永仁已经获批一等功了,但对白松等人连个说法都没有,这种事最终怎么奖励,马支队的经验都不够用了--马支队还不知道五大队全员借调的事情。

  白松去了接待室,马支队拿出刚刚审核部门放在这里的书,想翻开看看。

  随便翻了翻,马支队翻到了第七八页,突然反应过来,又翻回了第二页,作者一栏里,赫然有一个名字--马东来!

  重名?不可能啊!

  马东来立刻往后翻了翻,这才发现,书里对盗窃类案件的侦办总结里,十几页的内容,至少有八九页,是马东来在九河区刑侦三大队担任大队长的时候,留下的一屋的案卷的总结!

  这八九页,每一页,都至少有一年的重量,马东来的手,有些颤抖了。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