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04 口嫌体正,从良实难_冠冕唐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营禁军们驻守长安,应时点卯与操练之外,很少负责具体的战事任务,甚至就连日常的起居行止都大受限制。而且作为京营将领,与人接触交谈时都要小心翼翼,有着各种各样的忌讳。

  这样枯燥且紧张的工作,王孝杰也大感吃不消,更不要说上面还有一个张仁愿日常瞪眼寻觅他的错误,任何一点小小的疏忽都会被其人大加斥问。

  这么一想,对于今次的职务调整,王孝杰也是大感满意。而这也并不是王孝杰单纯的自我感觉良好,圣人对于王孝杰今日的表现同样颇为满意。

  李潼倒不知王孝杰会见吐蕃使者的细节,但有关审清在京诸蕃胡宾使的奏报却在午前就摆上了他的案头。看完之后,李潼也是深表赞同,并即刻加以批复、让鸿胪寺尽快执行。

  他所赞赏的自然不是王孝杰生财有道,就算王孝杰请客、能够搜刮到的油水也是非常有限。

  大唐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帝国,居住在京中的胡人数量自是不少,虽然说后世言及这一光景,常常会将这些胡人们与商贸、珍宝联系起来,认为这些胡人哪怕社会政治地位不高,但却一个个都富得流油,否则又怎么会不远万里的入唐并定居长安?

  但这也实在是一种误解,活跃在长安的各地胡商数量虽然不少,但在定居长安的胡人群体当中实在是少得可怜。绝大多数客居长安的胡人,不独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也是堪忧,许多都沦为赤贫。

  毕竟大唐国民即便无一所长,但还有宅地、耕田等保证,还不失宗族亲友们的帮衬扶持。可是那些胡人们却没有此类的保障,哪怕是出卖劳力为佃为役,也只能充当最低级的杂佣。

  就算王孝杰所针对的目标并不是普通的胡人,而是胡人当中相对而言还算比较有势力、地位的一个群体,但这些人常年客居长安,部族疏离,不务生产又不在朝任官,这么多年难免坐吃山空,却仍眷恋大唐的繁华而不肯离去。

  这一点,就比较类似于后世某一时期许多人向往外面的生活、为此甘愿放弃已经在国中所取得的成就与地位。

  李潼倒是并不反感这些胡人定居长安,但前提是要做出相应的贡献。要么你有一技之长、才能不俗,要么行囊丰厚、消费水平够高,既无才能、也无财富,你还可以卖国呀。

  比如吐蕃人、以及从漠北逃亡而来的突厥人,可以大肆在胡人群体当中宣扬吐蕃与突厥是多么的衰落不道,以此来激发民众们的愤慨,同样也算是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可是就有那么一批胡人,他们是既没有任官的才能,也没有拉动消费的财力,甚至就连卖国的手段和资本都没有。这样的人,除了增加坊间治安隐患之外,留着又有何用?

  在定居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