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83章 正国本(圩一)“共襄盛举”(7K)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特权却没有失去,同时还反过来吞噬了大明的财政。

  最坑的是,由于靖难之役的影响,大明皇族虽然掌握了全国最多的土地和财富,吃掉了大半的明朝财政收入,但除了皇帝本人的内帑,其他皇族的财富却不能用于资助财政和军费,皇室子弟也不能参军打仗。

  但与此同时,大量的低级宗室因为朝廷财政窘迫,宗禄经常长期性拖欠,又有祖制不允许他们做其他事,导致生活困顿。他们之中不少人甚至不得已故意违反规定,以此来捞一个去凤阳“宗室专用ivp监狱”吃牢饭的机会,这简直是正反两面都拉满了嘲讽。

  因此高务实推出了开藩禁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措施前文有述,这里就不复述了,总之最后甩掉了一个大包袱不说,还“解放”了大批低级宗室,让他们能在朝廷的部分支持下开始新的生活。

  虽然在最初的几年里,朝廷花掉的银子比节省的还多(注:参照前文,相当于有个“宗室买断”制度,所以一开始很花钱。),但是数年之后朝廷就轻松多了,每年直接支出少了约一百五十万两。

  可能有人会问,怎么才少了一百五十万两,这和之前宗室花费对不上数啊?

  有两个原因:其一,本来在万历朝时,理论上要花给宗室的银子每年高达1256万两左右,但事实上这笔钱根本花不起,因此援引旧例,自然会大幅削减,只发很少的一部分,最少时能达到只发十分之一的程度。

  其二,开藩禁也不是全部宗室以后一概不管,至少那些亲王、郡王以及他们的儿女什么的,这些人还是必须继续养着,只是高务实限定了财政供养的名额上限。

  由此两相加减之下,最后每年节省下来的直接开支就是一百五十余万两。

  哦,对了,这里插叙一下:根据魏源的《圣武记》,鞑清初年花在宗室俸禄上的银子就高达六百万两左右,而鞑清宗室占地——其中多数为强占——面积也极大。

  后世有学者曾专门计算,基本结论是鞑清宗室到同治年间,每年私吞国家资产高达2508万两白银。哪怕只取一半来看,鞑清的压榨也达到大明的八倍。即便两朝之间统治时间有差,算上美洲高产农作物的效果,鞑清对百姓的狠辣其实也远超大明。

  扯远了,说回来。即便高务实对上述问题已经做出了改革,大明朝的财政问题到这儿也没完全解决,因为接下来还有一个更难处理的对象,那就是文官集团了。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官集团与其背后势力或许可以称之为财政改革路上的“最终boss”。

  众所周知,以文官、文人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虽然不能完全合法的免税,但他们却可以通过偷税漏税达到事实上免税的目的,并且可以通过协助朝廷收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