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5章 南疆变故(九)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后来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而当时,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威尼斯将欧洲火器输入到了阿拉伯,阿拉伯又输入印度,印度又输入到了马六甲,整个过程大概耗费了十几年时间。

  不管怎么说,马六甲苏丹虽然打得比较难看,但毕竟还是依靠火器抵挡住了葡萄牙的第一波强攻。完成登陆并攻打马六甲的葡萄牙人因为兵力太少,无法承担太大的伤亡,故在发现难以建立栅栏工事之后主动撤退。

  葡萄牙人没有真的退走,他们在船上等待机会。机会很快来了,由于马六甲本身也是个河口港,攻打马六甲的关键就是城中那座连接两片城区的大桥,于是葡萄牙人趁着涨潮的机会以战舰杀入河中,以战舰火炮压制城中守军的火力,终于在城内建立了炮兵阵地。

  10天后,眼看守城无望的苏丹带着两个儿子逃出了马六甲。大批缅甸和印度的商人开始与阿尔布克尔克接触,承认他对城市的占领。从此,马六甲城成为葡萄牙在印度以东地区最重要的基地,直至如今。

  阿尔布克尔克对马六甲的征服作战是那个年代葡萄牙人对亚洲征战的典型。虽然守军往往人数众多,也拥有少量不错的武器,却依然无法抵御新来的欧洲征服者的攻击。葡萄牙人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海军力量(指的是1511年这个时间段里),不仅在海面上占据优势,还在一系列登陆攻城作战时表现了欧洲战场上磨练出的素质。

  作为一个靠着贸易交流为生的国际化大都市,马六甲人理论上可以通过海运获得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并雇佣地区内外的专业士兵来担任守军(实际上马六甲苏丹的两万军队中就有大批雇佣军)。

  但这种迅速的军事现代化并不能在根本上改变当地军事实力偏弱的本质。无论是新式的火炮还是印度的战象,又或是传统的毒液弓箭,都无法弥补士兵素质与指挥系统滞后的缺陷。

  马六甲苏丹国虽然是地方小霸,却缺乏集权国家集中资源的效率。实际上,马六甲沦陷之后,苏丹国的残余势力继续与葡萄牙人缠斗了很长时间,直到荷兰人的到来才算告终,足见都城被快速拿下是因为无法集中资源防御都城所致。

  而葡萄牙的胜利则是扬长避短,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所带来的。趁涨潮利用舰队直取要害、仪仗舰炮压制守军火力……葡萄牙人的胜利理所应当。

  而如今,由于京华的渗透,葡萄牙人在马六甲的情况对高务实而言几乎也是不设防的。

  首先,马六甲虽然位置重要,但因为葡萄牙小国寡民,其在亚洲的主要力量还是集中在其印度首府果阿。他们在马六甲城的力量,除了葡萄牙商船大量来此的时间段里,其他时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