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3章 千古难题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良乡藏书馆。

  京城和周围州县的老儒生也来瞻仰这块石碑。

  “只要把后几句接上来,就能名垂千古。”

  严成锦发现,良乡这巴掌大的地方,到哪儿都能看见儒裳纶巾的读书人,比良乡百姓还多。

  “读完书便回去睡觉,也是无趣。”

  “是啊,江南好,江上烟波,夜里正是画舫热闹的时候,咱们进京太早了。”

  街上走几个书生。

  可惜,摩天水车不能开,每日少赚近百两银子。

  一个月就是三千两,一座豪华的宅邸。

  这些书生大多家财雄厚,良乡没地方花银子,他们反倒觉得无趣。

  大明是个有想法就能赚银子的时代,热水囊一出来,许多士绅把汤婆子丢了,抢购热水囊。

  秋粮征收在即,张贤对着严成锦道:“大人,秋粮可否缓一缓,下官上疏奏请乞,明年再征收?”

  收上来的秋粮不多,眼下兴修水路,每日要花去三石米粮,两石白面,才能勉强维持。

  新修藏书馆掏空了良乡的府库。

  拖欠税粮在大明极为常见,更有甚者,闹个灾荒,朝廷把新税和欠税全免了。

  “欠着吧。”

  严府也没有多少银子,一下子掏出十五万两开办造船厂,家里的府库空了大半。

  出了衙门,走在良乡的大街上,看哪里都像银子。

  “这座宅邸是谁的?”

  严成锦打量着这座宅邸,常年失修,比严府还要老旧一些,朱漆掉了,露出腐烂的木头。

  “这座旧宅,卖了几年了,价钱太高没人要。”当初买商铺时,王不岁打听过,这么破也敢卖一千二百两。

  地段不好,又是在良乡,给五百两就是天价了。

  就算是在良乡街道上的商铺,最高也只开了一千两。

  “帮我买下来!”严成锦道。

  王不岁以为自己听错了,修缮还要花一百多两银子呢。

  是了,严少爷最喜欢破旧的东西……

  王不岁很快找到这宅子的主人,将地契带回来,严成锦看了眼,竟是那个叫胡恭的旧宅。

  打开院门,里头还藏有三个流民,不用化妆,长得也像鬼一样啊。

  乌漆嘛黑,瘦骨嶙峋。

  有点渗人……

  王不岁正要驱赶他们离开,林松手放在长枪上,家丁也拿起棍子,怕他们扑上来打人,严成锦却拦住他们。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不去草棚那边?”

  “小人刚从河间府来,没有草棚。”

  晚来的流民没有草棚,也没有田地,只能躲在这里过日子,外头冷,抗的住的出去找吃食,扛不住的蜷缩在这里。

  “去草棚那边吧,自会有人安顿你们。”

  几个流民感恩戴德,跪在地上,接连磕头。

  严成锦对着轿夫道:“带他们去找张大人,在草棚区那边再搭一个草棚。”

  轿夫领着他们去了。

  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大致了解这房子的结构,房子够大,隔出来能做一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