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两百八十五章 势均力敌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队。

  但是一边观战的曲攀云看着却是神色有些疑重,虽然双方的炮战进行了不过十来分钟而已。但是只是简单的肉眼判断就已经可以判断出,这些洋人不仅仅在火炮数量上超过自己,而且他们的炮术明显也胜过自己麾下的炮兵,如此也就导致己方落在敌军炮兵阵地两枚炮弹,但是己方炮兵所在城墙上就会被命中三枚炮弹。

  尽管这种范围性的命中不代表着直接的杀伤,但是更多的命中弹就代表着更多的死伤比例。这长久以往的话,恐怕自己会吃很大的亏。

  看着又有一枚实心炮弹落入己方的炮兵所在的城墙上,那枚炮弹虽然没有直接命中炮位,但是却命中了城墙上的雉堞,受到距离撞击的雉堞直接碎裂,飞散的石头碎片也是造成了远在数米外的两个士兵受伤。

  对于这种情况,曲攀云当即吩咐道:“让辅助部队立即前往炮兵阵地,对炮位加高加厚!”

  此时双方的炮击距离相聚大约一千三百米到一千四百米之间,彼此的炮击命中率其实是相当低下的。更别说双方的炮兵阵地都是有着防护的,比如说城墙上的中华军炮兵阵地,考虑到射击角度以及城墙的掩护,其实英法联军的直瞄火炮很难精确的集中中华军的火炮,炮弹不是高过城墙从头顶飞了过去,就是过低只击中城墙,这留给英法联军炮击的高度窗口只有短短一米左右。

  此外炮弹就算是落在这个高度上,但是城墙上的炮位相距也比较远。炮弹很难准确落在炮位上,就算是被打中了但是这些火炮的前面也堆垒有麻布装填的沙包。厚达将近一米的沙包足以抵消敌军实心炮弹的直接炮击。

  当然了,如果是面对敌人的榴弹以及榴散弹的话这些防护手段就没有太大作用了,为此中华军的炮兵阵地上是提前构筑了诸多防炮洞。

  在炮位的头顶上搭建一个支撑起来的天棚,上面铺设木板后覆盖泥土,足以有效抵消榴散弹爆炸后产生的铁珠,弹片的杀伤。至于榴弹的话则是要麻烦一些,只能是硬抗了。

  中华军在广州部署的城防体系,其实很多都是第一次搞,因为以前都是中华军打别人,严格上来说还没有被别人大规模攻城过。所以对构筑城防工事还有些陌生。

  在构筑城防工事的时候不免参考了太平军以及清军的一些设计,李鸿章和林成庭为了对抗中华军,在城防工事上是专研的非常深,历史上要到一战时期才会出现的壕沟体系,林成庭在前几年就已经是搞出了简易版本。

  除了学习敌人外,更多的还是把自己当成假想敌,想着如果遇上中华军攻城,自己该怎么防守?

  壕沟是必须的,城墙也是需要的,而为了抵消中华军里大量运用的榴散弹以及榴弹,则是构筑出了防炮洞。

  完善的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