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97章:范使哭汉庭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各种功勋贵族的家庭中进行挑选,担任守卫宫城以及保护王室成员的重任。

  不一会儿,吕阳来到了开小朝会的后殿,先问候自己的父亲,再一一对各位大臣行礼。

  “范国受挫,太子以为我家需出兵襄助否?”吕武问道。

  吕阳看着自己这位满是威严的父亲,有些话本来要脱口而出,脑子自己让嘴巴把上门,拒绝的话变成了:“父上,臣以为当出兵援救于范。”

  吕武问道:“为何?”

  “楚乃两伯之一,尽管父亲率军削弱,楚仍是当世大国,其幅员辽阔,口众之多,冠绝诸侯。若使楚有喘息之机,楚再行变法,必成我家实现宇内混一之劲敌。”吕阳一开始说得比较慢,后来语速越来越快。

  是的,吕武已经将要一统天下对高层进行了宣示,一开始只在高层中流传,后来渐渐向贵族阶层扩散。

  对外,吕武使用“马甲”发表了关于天下一统的重要性,主要是阐述几百年来诸侯相争带来的战乱之苦,又提到近几年战争开始波及黎庶,认为应该有一个国家站起来承担消弭战乱的责任,使得天下之人得以享受和平。

  必须说的是,大一统理论传开之后,不但各国诸侯反应平平,连带大多数贵族听了都不当一回事。

  为什么这样?首先是分封早就深入人心,再来是当前的战争还不够残酷。

  春秋的战争跟平民无关,他们一来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再则根本没资格当兵,天下一统不一统关他们什么事?

  大一统理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一些历史记载是董仲舒首倡。而当时的历史书写权被儒家掌握在手里,就跟很多事情那样,儒家又将别人的功劳给放在自己脑袋上了。

  事实上,大一统理论出现在春秋中前期,是法家先驱、圣人之师、、诸夏文明保护者、诸夏第一相的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首先提倡。

  管夷吾认为“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治之至也”。

  在这个基础上,管夷吾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治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治也。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治也。夫令不高不行,不专不听。尧舜之民非生而治也,桀纣之民非生而乱也,故治乱在上也。

  什么意思?也就是管夷吾阐述并且提出了自己关于大一统的思想和理论。

  那么问题来了,首倡大一统的管夷吾是儒家的人吗?肯定不是啊。

  后面倒是有孟子、荀子也先后提过大一统理论,但是有个排行也是老二、老三了,哪怕是吕不韦都排在董仲舒之前,什么时候轮到大一统理论是董仲舒首倡呢?

  大一统显现出威力,需要“东方世界”足够乱,并且还要祸害到起码一代人,使得他们感受到切肤之痛,才能明白和平的可贵。

  当然了,哪怕真的完成大一统,和平什么的也不会有。

  内部是一统了,面对外部的压力难道就束手就死吗?

  吕阳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没有得到吕武的当即表态。

  吕武环视了参与小朝会的众臣一圈,说道:“众卿以为呢?”

  汉国的大臣和贵族,他们之中明白大一统意义的并不是太多,纯粹是身为一国之主的吕武想干什么,得到任务尽力去办成罢了。

  要不要支援范国?这件事情在将吕阳召唤来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了决议。

  现在,大臣们看到的是吕阳能压下自己的好恶,选择对国家最有利的一面,先称颂了一下吕阳,再先后回复自己的意见。

  “如此,征召两万精骑,一‘军’之众。”吕武再次环视众人一圈,目光落到了吕阳身上,说道:“汉阳为‘将’,率军出征。”

  吕武已经在外面巡弋了三年,怎么可能刚回到都城就又马上出国的嘛。

  得到率军出征重任的吕阳一时间愣在原地,脸上有着掩盖不足的惊喜。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