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八十章天壤之别_我的师长冯天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错,都有添置设备的想法。

  尤其是重庆接受了太湖大量难民,送到各地的煤矿,铁矿,连李家钰的副官,还带了不少难民到西昌去挖矿,矿石产量激增,刺激了钢铁生产的中游。

  余铭钰对市场趋势的触角非常敏锐,本能的认为在叙府的大鑫钢铁该作些什么,听说永州在跟苏联人谈论进口设备,一时间有了点傻。

  严格说,他是周小山游说大量沿海实业迁川的受益者。

  余铭钰很有头脑,大鑫也跟着吴蕴初的步伐,一起在七七事变之前迁川,避免了重大损失。

  八一三事变以后迁川的实业,顶着鬼子轰炸,顶着高涨运输费用,不仅在路上耗尽了财力,损失了设备。

  迁徙到湖北的实业还因为被当地地主敲诈,熟练工人失散,缺乏电力等等各种困扰不能复工。

  跟他们接受招商入川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

  战火燃起,不得不西迁这群人肠子都悔青了,当初还在嘲笑川军吹牛,为了发展四川经济,恶意造谣。

  现在想去找刘湘,川军连湖北的办事处都撤了。

  比起围绕在66军身边,这群跟甫系川军交好的企业家,提前两年入川,占领了西南大部市场,哪怕抗战爆发,生意也蒸蒸日上。

  事实告诉上海滩上的实业家,川军比国府更靠得住。

  比起这些信息,余铭更跟关心的是他们跟苏联大使谈判,向苏联人进口设备,难道东南沿海都保不住了?

  为了满足搬迁到重庆的金陵兵工厂的生产任务。

  大鑫钢铁还有批新增加的设备,在远洋货轮上刚刚从大米粒坚起运,两三个月才能到达广州。

  跟周小山一番长谈,余铭钰得了半年内广州不会陷落的时间线,庆幸的拍了拍胸口。

  这趟简直来的太值得了。

  实业在这个民国,是那么多孱弱,那么无助,发财恰烂钱,都是顺势而为。

  一旦时局判断失误,鸡飞蛋打,鸡蛋碰石头,赔光老底子都不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