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九章 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的遭遇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职,他被清廷赐予“法科进士”的身份,也担任过中国驻华盛顿的外交官

  但他不再是加州或者纽约州的律师。

  他可以在美国过着宽裕的生活,能够参加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白宫为女儿举办的婚礼,但他无力冲破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制定的对族群的歧视。

  他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成为行业顶尖的人才,却难以避免一生命运被政治力量一再的拨弄。

  这就是这个时代一个中国人在美利坚的遭遇,这是一个人和整个排华法案的抗争。

  2015年3月16日,美国加州最高法院作出编号为s223736的裁定,颁出了一张迟到的律师牌照。

  牌照的主人叫做张康任,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律师资格的华裔,却于1890年在加州遭遇了拒绝。

  禁止这位律师开业的唯一理由,是他来自中国。

  林子轩事先并不知道张康任的事情,是张康任主动要求来见他的。

  此时已经六十多岁的老者身体不大好,但却很有精神,或许是因为同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他选择见一见林子轩。

  这件事情在美国的华人圈里引起了不小的影响,张康任格外关注。

  自从美国的排华法案签署以来,很多华人都在为废除这个法案做出努力。

  清政府自1876年起曾不断对美国迫害华侨提出抗议,但因为国力软弱,根本得不到美国的重视。

  1904年4月27日,美国国会通过将所有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的议案,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

  在1905年爆发了抵制美货运动,迫使美国政府下令放宽教师、学生、商人和旅游者的入境限制,但华人仍严禁如旧。

  根据排华法案,中国人在美国无法入籍为公民,不能拥有房产,不能与白人通婚,也不能上法庭或拥有投票权。

  总之,这部法案“以法律形式将中国人排除在民主进程和美国的自由承诺之外”。

  也就是说,林子轩的这场官司自己不能出庭作证,只能委托美国的律师在法庭上为他辩护,一切都掌握在律师手中。

  这只是华人在美国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一个方面而已。

  马克吐温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做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小说里华工艾颂喜正是听信在美国这个“人间天堂”里,“人人平等、不知忧愁”,于是漂洋过海,应募来美国寻找幸福。

  但他刚到达港口,就遭到警察的痛打,随之历经一系列不平等的痛苦折磨,最后甚至被送进监狱,这一切只因为他是个中国人。

  张康任精通美国的法律,他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

  既然老人与海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那么林子轩作为当事人,应该利用这种影响力提出出庭作证的要求。

  一旦成功,可能只是个特例,但却为华人在美国法院出庭做出了一个先例。

  这将是废除排华法案极为重要的一步,无论是否成功,都值得一试。

  虽然张康任的目的不是为了替林子轩打赢官司,而是为了给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争取权益,不过林子轩没有理由拒绝。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为同胞做点什么事情的话,他义不容辞。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