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三章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子轩看到妹妹来找他就有些头疼。

  林晓玲回国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刚开始倒是合家欢喜,毕竟女儿两年没有回来,自然要好好的庆祝一番。

  但随着相亲次数的增加,家里是愈发的不得安宁。

  林家在上海滩是有脸面的家族,为女儿选择的相亲对象也是门当户对。

  不是书香门第,就是豪门之家,即便比不上上海滩的顶级家族,也拥有不小的财富。

  林晓玲却一概给拒绝了,不是嫌弃那些人太过保守,就是说他们没有志向。

  这正是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拒绝一个人却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

  一次两次还可以理解,次数多了林家也不好交代。

  要是传出林家眼界太高的风评,对林家的声誉会有影响。

  于是,家里开始吵闹起来,林子轩只好四处避难,不愿意回家。

  好在前些日子林晓玲安分下来,想要做点事情,她选择了一个研究课题,那就是用西方的新闻理论系统的阐述中国新闻行业的历史。

  林子轩一听就愣住了,你的心也太大了吧。

  他从事新闻行业,知道这件事的困难程度,历史哪里有那么好写,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倒没有什么,想要深入挖掘,详尽叙述可不容易。

  1815年,中国第一份近代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问世,由英国传教士创办。

  这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华人为对象的中文近代报刊,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发端。

  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

  这一百年来,仅仅是上海一地就先后出现了数百种报纸,更别说其他地区了,有的报纸很快消失,有的报纸一直延续至今。

  光是搜集资料就要耗费数年的时间,还要从中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报纸,分门别类。

  而且,中国的新闻行业牵涉到国家的变迁。政治的博弈,还有外国势力的插手。

  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

  想要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研究,不只是耗费时间的问题,还需要有这个能力和学识。否则弄不出像样的东西来。

  不过林子轩没有打消妹妹的积极性,能够让她有点事情做也好,家里会安宁很多。

  他把妹妹介绍给了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的会长戈公震。

  戈公震是上海著名的报人和记者,在新闻行业颇有声望,出生于1890年。江苏东台人。

  他在1913年来到上海,先是在书局做学徒,后来成为《时报》的总编辑。

  1921年,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成立,戈公震是首位会长。

  此人对于新闻行业的历史知之甚详,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讲授新闻学。

  不要奇怪这些大学的名字,它们大多是民办学校,说难听点就是野鸡大学。

  这些大学的毕业生很难得到国外大学的认可,不像是清华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