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黄昏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发表文章,呼吁学生进行和平和理性的抗议,以保障自身的安全为主,要求政府拒绝西方列强所谓的通牒。

  他不希望类似于五卅惨案的事件在北平发生,希望各方能够保持克制。

  这篇文章被北平文化界认为是杞人忧天,他们不相信政府会向着学生开枪。

  北平的政治氛围向来浓厚,自从五四之后,学生成为了游行示威的主力军,他们通过游行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些激进派甚至做出火烧报馆的举动。

  以往政府最多是抓捕学生,关押起来,然后社会各界发动力量,救援在牢里的学生。

  这似乎成为了北平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上演的剧目。

  北平的社会各界习惯了这种和政府斗争的方式。学生游行,政府关押,各界营救……

  通过这种周而复始的活动,体现各方自身的价值。

  他们没想过政府会下令对着学生开枪,本国的政府不是外国人,不可能这么残暴。学生去闹一闹,给政府施加压力,这是早就形成的模式。

  但林子轩知道,这一次的确是开枪了。

  五卅惨案是西方人对中国人开枪,三一八惨案是中国人对中国人开枪。

  一个政府对着自己国家的学生开枪,这种罪行永远无法抹去,这是暴政。

  林子轩既然阻止不了,也就不想留下来目睹惨案的发生,没什么意义。

  不过是另一轮的谴责和抗议,但那些学生死了,再也活不过来了。

  相对于在五卅惨案发生时的尽力阻拦,这次林子轩冷漠了许多,或许是看见的流血事件多了,也就麻木了。

  冯程程觉得林子轩上了火车后异常的沉默,不由得担心起来。

  “怎么了?”她握着林子轩的手,疑惑道。

  “没事,有点感触。”林子轩摇了摇头,不想说太多,“往北越走越冷,当心别生病了。”

  他朝着火车窗外望去,正值黄昏时分,残阳如血。

  此时的北平,笼罩在一团血色之中。

  火车沿着京奉铁路一路前行,来到奉天,然后转乘中东铁路到达满洲里火车站。

  满洲里火车站是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接着是苏俄的西伯利亚铁路线。

  西伯利亚铁路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横穿中国的东北地区。

  1891年,俄国人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时候,就主张大铁路干线应该通过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这样就可以拉近中国东北与俄国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条铁路还能控制中国的东北地区,掠夺中国东北的资源。

  于是,在1896年,俄国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

  密约中明确规定:为将来决速运送俄军及军需物资,清政府允许沙俄修筑中东铁路以承接西伯利亚铁路,直达海参崴。

  这就是中东铁路的由来。

  这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中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

  苏联建国后,一直不肯把中东铁路的控制权交还给中国,仍然想通过这条和苏联接轨的铁路控制东北的局势。

  1922年2月28日,北平政府与苏俄、远东共和国两政府代表就中东铁路签定协定。

  中东铁路原则上归中国政府管理,俄人所有该铁路股份由中国政府于向后5年内收回,在此之前,中国和苏联共同管理中东铁路。

  但这并不是结束。

  1929年,为了争夺这条铁路的控制权,东北军和苏联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