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二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加大华人董事在法租界的权利。

  以后冯敬尧可以参加公董局的董事会,对法租界的管理和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

  法国人用的是用华人管理华人的法子,他们不想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精力。

  甚至有法国董事提议让林子轩进入公董局,想要利用林子轩在上海的声望平息突发事件。

  林子轩对此兴趣不大,他不想过多的参与政治活动。

  还有一件事来自林子轩的三叔,那位在天津政府任职的林伯仁,这位三叔对做官极为痴迷,可以说是官迷。

  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中国有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以做官为尊贵。

  这不是通过一场辛亥大革命就能消除的,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思想。

  林伯仁敏锐的察觉到局势不对头。广东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迟早会有一战,而且这一战很快就会到来。

  作为一名官员,投向那一边就成了一个需要抉择的问题。

  按道理讲,北洋政府不可能失败,广东国民政府只有不到30万兵力,而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的兵力超过百万。差距太过悬殊。

  作为一名投机主义者,林伯仁觉得什么都不做不太保险,心里不安稳。

  他准备把儿子送入黄埔军校学习,如果广东国民政府胜利了,也有一个安全保障。

  这需要林子轩来疏通关系,林伯仁知道林子轩和广东那边的人关系不错。

  对于林子轩来说,这只是举手之劳,不过他在犹豫,林家的这一代要不要进入政界,他是站在全族的角度来考虑这件事。

  以后的林家是一心走商业之路,还是商业和政界相结合。

  未来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一旦走错路,站错队,整个家族就是灰飞烟灭的下场。

  如果只有林子轩一个人,或者是一家子,他绝不会沾染政治,然而这个家族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追求也不同。

  这件事他和冯程程说过,要不然就把三叔的儿子送到国外念书算了。

  冯程程以为不要这么武断,以林家在江苏和上海的关系网,还有林子轩的名声,想要彻底摆脱政治因素并不现实。

  林子轩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不能因为自己厌恶政治,就拦住别人的前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随他们去吧!

  他给宋子闻发了电报,把堂弟介绍了过去,至于将来的前途如何,就看他自己的努力了。

  宋子闻则催促林子轩尽快到苏联一行。

  自从苏联发出邀请后,还真有人到苏联参观,回来后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见。

  但批评的声音变小了,更多的是对苏联的感叹。

  认为这个国家在发生着某种大变革,和死气沉沉的中国相比较,苏联正在做一场伟大的社会实验,或许中国也需要如此,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

  这和徐至摩的想法并没有矛盾。

  徐至摩是站在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角度看待苏联,觉得苏联充满了压抑的氛围。

  发表这些观点的人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待苏联,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可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两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同。

  林子轩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还没想清楚自己应该用那种角度来看待苏联,是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