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六章 文人的操守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重点。

  林子轩的这套新文学丛书被认为是中国和英国文学界交流的象征。

  特别是林子轩的戏剧《雷雨》和《日出》更是备受关注。

  英国的戏剧非常繁荣。这源于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这位戏剧家培养了英国人对于戏剧的热爱,英国人因此而自豪。

  相对于英国政府在远东地区的残暴统治,英国文学界的精英们则怀着人道主义精神看待远东地区国家的反抗行动。

  这很容易理解,就像中国文人攻击北洋政府一样,英国的文人对政府也极为不满。

  换一种说法,作为一名文化人,要有独立的思想,不能屈从于政府的统治。

  文人要有自己的操守,要反映社会真实的一面和批判社会的不公正现象。

  这就是观察社会和监督社会的职能。

  只会歌功颂德的人不叫文人。因为会歌功颂德的人太多了,只有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政府的无能才能展现文人的价值。

  批评政府对于其他国家的残暴统治,正是英国文化界的一种潮流。

  比如在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曾联合各国著名人士发表宣言,严厉谴责英国当局的残暴行径,支持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

  弗吉尼亚伍尔芙曾鼓励侄子前往中国参加那里正在发生的大革命。

  只是这家伙到中国以后没有参加什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而是和一位有夫之妇谈了一场轰动一时的恋爱。

  林子轩的戏剧《日出》被认为可以和法国作家巴尔扎可的小说《交际花盛衰记》相媲美,描写了残酷社会对于女性的摧残,广受英国文坛的好评。

  弗吉尼亚伍尔芙甚至有把这部《日出》搬上英国戏剧舞台的念头。

  冰欣的小说因为描写中国女性在感情和生活上的问题而备受关注。鲁讯和郁达浮对于黑暗社会的揭露更能引起这些英国学者的共鸣。

  他们认为通过这套书籍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具有极大的价值。

  于是,这套在美国备受冷落的中国新文学丛书在英国倒是受到了追捧。

  这和两个国家的文化氛围有关,美国读者较热衷于畅销小说,英国读者更喜欢严肃文学。

  这正是为什么英国人认为美国人浮躁的原因,美国文学的根基还不够深厚。

  这一次,林子轩带来了他的最新力作《蝇王》。

  这种具有深度哲理性的小说正是英国人的最爱,而且还是荒岛文学,对于崇尚自由和冒险的英国人来说,荒岛是一种自由生活的象征。

  但《蝇王》颠覆了以往的荒岛文学,呈现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英国文化圈的精英们非但没有觉得不适应,反而被其中的哲理思考所吸引,认为这部小说描写了整个世界的缩影。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文化界开始了对于战争的反思。

  如果把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当作一个个孩子,英国无疑是其中最强大的孩子之一,其他被殖民的国家则是弱小的孩子。

  那么,强大的英国应该怎么管理这座荒岛,让这座荒岛繁荣发展,而不是毁于一旦。

  这给英国的殖民政策提出了一个难题。

  他们觉得林子轩在小说中表达了一个具有普通意义的世界性问题,光是凭着这一点《蝇王》就已经是一部经典小说了。

  有了《蝇王》,林子轩在英国文化圈的首次亮相可谓是非常惊艳,震动了英国文坛。(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