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六章 文坛是非多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苟奴隶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这是鲁讯说拜伦对他的不觉悟的英国同胞的态度。

  林子轩能写出这句话,说明对鲁讯以前的文章是拜读过的,而且这句话也的确表明了鲁讯对于中国百姓的态度。

  他觉得林子轩至少在文学鉴赏方面非常有见地,只是可惜没有走上正确的道路。

  在这个时期,鲁讯对于新月派。特别是徐至摩颇为不满。

  他甚至写了一首打油诗《我的失恋》来讽刺那种无聊失恋诗的盛行,主要诱因正是徐至摩对林徽茵的追求,何况追还没追上。

  这件事成了一个导火索,牵连出后来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之间的矛盾。

  鲁讯写了《我的失恋》,准备刊发在《晨报》副刊上,孙福园作为鲁讯的忠实粉丝,又是《晨报》副刊的主编,收到这篇作品立即排版。

  但见报的头天晚上,孙福园到报馆看大样,发现这篇作品已被总编辑刘勉济抽了下来。

  刘勉济是徐至摩的同乡和好友。知道徐至摩和林徽茵的这段恋情,所以对《我的失恋》一诗特别敏感,特别忌讳,就不准备刊载。

  孙福园觉得对不起鲁讯。按捺不住火气,顺手给了刘勉济一耳光,立即表示辞职。

  1924年10月31日,孙福园辞职,离开了《晨报》副刊。

  为了有一个发表文章的宣传阵地,到了11月。鲁讯、周作仁、林羽堂、孙福园等人创办了《语丝》杂志,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

  有意思的是,徐至摩并不知道内情。

  他看到文坛上的朋友办了一本新杂志,还主动投寄了一篇翻译自法国诗人波特莱尔的诗歌《死尸》,发表在《语丝》的第三期。

  在《语丝》的第五期,鲁讯写杂文《“音乐”》再次对徐至摩进行讽刺。

  后来,他在《集外集序言》中解说道:“我其实不喜欢做新诗的……我更不喜欢徐至摩那样的诗,而他偏爱到处投稿,《语丝》一出版,他也就来了,有人赞成他,登了出来,我就做了一篇杂感,和他开一通玩笑,使他不能来,他也果然不来了……”

  徐至摩了解了前因后果,自然不会再投稿给《语丝》了。

  这些文人之间的小矛盾日积月累,一旦有了具有争议的话题,就会爆发出一场大论战。

  林子轩让出版社的员工把这几本英文小说集排版和印刷,他在一旁监督,也是学习,为以后自己独立制作《高堡奇人》做准备。

  他让人采购的纸张和油墨有来自欧美的,也有日本的,混在一起,不容易查出来。

  而且,作为一家书局购买这些印刷需要的物品实在是太正常了,唯一不正常的是林子轩在一旁监督,让书局的员工胆战心惊。

  他们不知道这位老板发什么神经,就站在旁边看着,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就连平禁亚都不理解,还特意跑过来看了看,以为有什么新鲜。

  林子轩解释说这是因为对这批书籍的重视,毕竟是要邮寄到外国的,不能出了差错。

  平禁亚颇为无语,这不是正规的出版,只是把稿子印刷出几份样书来邮寄出去,没必要这么重视吧,还要亲自监督。

  但老板发话了,他也不能说什么,你爱看就看吧,我不奉陪了。

  这套新文学丛书,林子轩重点在美国出版,英国他也不会放过。

  他准备在英语系国家进行推广,反正做都做了,不如尽力做到最好,尽可能的扩大中国新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