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其中就有批判白话文的论调。

  只能说恰逢其时,寻秦记这种长篇白话文小说顿时引起了北平文化界的关注,原本消遣性质的小说,就因为白的彻底,通篇大白话,成为了学者们的读物。

  他们关注的不是寻秦记的价值,而是白话文的发展方向。

  有学者认为若是白话文最终沦落到像寻秦记这种毫无文采的小说,那是的悲哀。

  也有人认为这是白话文向着大众语言迈出的关键一步。

  我们提倡白话文,不就是为了创造出一种“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适合大众需要的语言么

  寻秦记正是这样的小说,只要是略微识字的人都看得懂。

  当然若是没有那些艳情描写就更好了,可这给我们的白话文写作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于是,在北平的文坛掀起了有关白话文发展方向的热议。

  在这种背景下,鲁讯在晨报上发了短评,认为从寻秦记来看,白话文才是中国文字发展的未来。

  这个论点得到了北平不少学者的支持。

  消息传到上海,上海的学者愣住了。

  这怎么开始关注白话文了,咱们讲的是篡改历史好不好,白话文只是附带,你们搞清楚重点了么

  不过不管怎么说,既然北平的学者吹捧寻秦记,那就是唱反调,就是和咱们作对,那咱们就要贬低寻秦记。

  上海的学者对白话文的抵触更甚,一场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论战就此开始了。

  到最后成了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争斗,寻秦记反而没有人关注了。

  这让林子轩有些莫名其妙,他也趁乱用笔名发表了几篇文章。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是讽刺上海作家不思进取,打压新人作者的。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是讽刺那些历史学者认为历史严肃性的,历史被人篡改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那么较真做什么。

  文言文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是为白话文张目的,论述了文言文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种种弊端。

  可惜这几篇杂文虽然写的慷慨激昂,不过在这场乱战中,林子轩的文章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毕竟他还不是名人。

  如果他用“黄毅”这个笔名的话,一定会被骂的体无完肤。

  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单枪匹马的和整个上海文坛战斗一番,没想到最终成了没有人关注的龙套,林子轩有点气馁。

  于是,他停下写杂文,开始给寻秦记存稿。

  他还不知道的是,随着论战的影响越来越大,寻秦记正在面临着被腰斩的危险。

  这一个多月来,申报副刊自由谈的编辑周瘦绢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他本身是鸳鸯蝴蝶派的作家,还主编过礼拜六杂志,这个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名的人物他都认识,大家的关系都不错。

  当初刊载寻秦记,是想给自由谈吹入一股新风,给通俗一条新路。

  可随着论战的开始,首先是来自鸳鸯蝴蝶派内部作家的压力,他们觉得周瘦绢不应该刊登这种小说,这是在断他们的后路。

  一旦读者接受了这种小说,他们将无路可走。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