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73章 O2O(二)_重生之激荡的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道姓的确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但你不能说他讲的就没有道理。

  刘总的总结也显得很有水平,“你的意思是,这种服务实际上是降低了效率。”

  温晓光竖起手指,“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它的消费频次很低。我看O2O的项目是有两条基本准则的,第一,不能麻烦,比如上门洗车,弄个小捅,带那么些水,完了还没多少钱,NO,这肯定不行;第二,消费频次要高,哪个私家车车主天天洗车?天天上门按摩?与此相比,外卖就好的多,每个人每天都要吃好几顿,而且上门服务非常容易,只要到地方,瞬间就完成了一单,走一趟能完成很多单。这样才能在微薄的获利中积累到可观的利润。”

  这些东西看似简单,但说的简单其实看水平。

  所谓深入浅出,自身不硬的人是做不到的。

  “总体上看,你对O2O的态度非常悲观。”

  温晓光说:“O2O是个伪命题,它不是放在所有行业都适用的,要有更进一步的具体的精准行业概念,比如我们投资的本地生活服务。”

  他说的大胆,所有人也都在等着看。

  其实不管他说不说,都不会影响大势太多,全国人民不是听他指挥的,该往里投钱的人还是会去投。

  温晓光只是希望热度降低一些,他快被那些拿着一个app就狮子大开口的人,烦死了。

  不过也有人批评他,现场就有。

  批评的也倒不狠,更多的大概是讽刺的犀利。

  当刘冬华问他对温晓光的话有何感想,他说的是:“面对新事物,温总这样的年轻人为什么没有年轻的劲头,而多了那么多中年企业家的谨慎呢?”

  他说的高度叫人无法反驳。

  温晓光只想说现在是网络时代,三四年后,当人们开始对O2O说拜拜的时候,当投资人听到O2O这个词还没听内容就开始摇头的时候,再后悔今日所言可就晚了。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