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九二二章 绝不偏袒,问心无愧_权倾南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唐代之所以能够开拓西域、甚至纵马越过葱岭,实际上和都城更靠近西侧有脱不开的关系,都城在西侧,朝廷的发展重心自然而然也会在西侧。

  见陈宣华她们都有些诧异,李荩忱正色说道:“一座城到底适不适合成为都城,并不是朕一念之间,需要考虑这个地方的水文地理、经济文化,甚至要考虑民风以及这座城对全国四面八方各个州府的管辖、影响能力,而不是朕说是哪里就是哪里,或者多数人认为这个地方应该是就是的。”

  每一个地方团体和乡人自然都希望都城能够落在自家地盘上,但是这是不现实的。李荩忱很清楚在历史上有不少因为地方势力的强大而导致都城只能落在并不合适成为都城之处的例子,最鲜明的显然就是两宋。

  北宋的汴梁濒临大河,直面北方,不但要面对从北方而下的敌人,还要面临历史上一次次决口的黄河,再加上城池狭小,很多城市病都很明显,实际上并不适合作为都城。至于南宋的临安,在李荩忱看来,属实是太靠南了,还真是个偏安的好地方,但是南宋的骨气也在西湖山水之间消磨殆尽,甚至还比不上坚守石头城的南朝历代,至少人家陈叔宝也算是蹲在建康府,做到了“天子守国门”。

  当然了,君王死社稷,对陈叔宝要求有点高,就不谈了。

  两宋都城位置不佳,对王朝的畸形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李荩忱也知道无论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他至少要尽可能的为子孙后人留下来一个更容易掌控天下的地方。

  “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又或者建康府,乃至于邺城,”李荩忱沉声说道,“朕不会轻易地就做出决定,朕需要的是为子孙后代的安宁做铺垫,而不是满足一己私念。”

  陈宣华等人的神情也都肃然。

  “任何人问起你们,你们都可以将这句话原样告之,”李荩忱起身,“朕,绝不偏袒,也问心无愧。”

  一双双眼睛目送着李荩忱,眼神分外的炽热。

  换句话说,就是崇拜。

  在座的,哪一个不是天之娇女?

  唯有这样的夫君,才能让她们心甘情愿的侍奉左右。

  良久之后,陈宣华微笑道:“姊妹们,走吧,大过年的,咱们也还有好多事要做。”

  大家纷纷起身收拾。

  不能给陛下拖后腿。

  ————————————-

  “绝不偏袒,问心无愧。”

  河东玉壁城的府衙里,杨素轻轻咀嚼着这八个字。

  今天已经是大年后的第四天,而三天前的洛阳正旦大典上,陛下就而今纷纷议论的迁都之事首次表达了自己态度,当即令所有人都为之震撼。

  陛下的说法很公正,不偏不私,让任何想要对此发表看法的人都无话可说。

  而洛阳发生的事在大汉报纸的快速传播下,很快就传遍了各处。当然这背后也有李荩忱的授意,不然现在刚刚组建没有多久的《洛阳日报》,不可能在短短一个月就把触角伸入河东,以至于就连玉壁城这边境之地的府衙桌子上也有一份。

  上面写着陛下在正旦大典上的发言以及报社特邀的评论员写出的社论。杨素跟着李荩忱时间这么久,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文风不是陛下亲笔,也至少是陛下写出了大纲之后由鲍兴等人代笔的。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