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二章 挑拨_景帝纪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幽州赎人时亲手签押留下的手迹,二是幽王同党的花名册,那名叫绿珠的女子赫然在册。至于人证,则不计其数,当日与卫衍同去幽州监刑的官员,幽州掌管刑名的官员,荆州与幽王余孽有过接触的百姓,都可以被找来作为人证。

  景帝在看到奏折上罗列出来的证据以及物证誊本时,心里就很清楚,根本不需要过堂讯问,光凭这些证据就足够定罪。如果卫衍敢辩驳,他当日是奉太后懿旨行事,不过是罪上加罪,让他死得更惨而已。

  若不是他太了解卫衍的品行,看了这些所谓的证据后,恐怕连他都会信以为真,大概根本不需要他们来逼迫,他自己就会动手了。

  看来,为了对付卫衍,他的母后和他的皇后显然是花了大力气。

  景帝眯着眼睛考虑,抹煞这么多人证显然不现实,一来他这里没有详细的证人名单,就怕到时候会有漏网之鱼,二来动静太大,恐怕会引起朝野非议,最好能够从物证入手。没有物证光有人证的话,这案子就能变成口水仗,慢慢拖下去,一直拖到他找到恰当的方法反击。

  只是想要抹煞物证也不是件易事。

  物证由幽州知州谢萌呈上后,按理来说此时应该是在刑部。不过想来这么重要的物证,他的母后未必会放心留在刑部,可能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也未可知。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在刑部,保管肯定严密,他要动手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的母后根本不会给他时间布置。

  他们谋划多年,而他仓促应战,已经输了一着,现在只能步步小心,谨慎行事。因为他输不起,卫衍更是输不起。

  等景帝布置好人手往物证可能存放的地方查探的时候,已经东方欲白,到了该上早朝的时辰。如他所料,他的母后根本就没有给他时间反应,当日早朝上,刑部尚书就对他发难,要求他将卫衍交与刑部讯问。大理寺和都察院也同时谴责他,认为他将罪臣拘在内廷,不肯交与刑部讯问,有包庇案犯之嫌。

  因为孙柯案的缘故,三法司在此事上果然前所未有的步调一致,个个都是为国为民严峻刑罚的忠臣模样。

  就算被当廷指责为昏庸也罢,无道也罢,景帝都不在乎,怎么都不肯松口/交人。在明知卫衍得罪了三法司那么多人的情况下,他怎么敢将卫衍交给他们。到时候屈打成招还是好的,若有人横下心来,直接给他来个死无对证,就算日后他能诛尽他们,也无法挽回卫衍的性命。

  这日午后,卫府卫老侯爷的内书房里气氛沉重。

  在座的除了卫衍的几位兄长之外,还有族中的长者,他们已经收到了消息,正在商议这场风波中卫家该如何行事。

  卫衍被参的罪名若被坐实,定会祸及九族,什么都不做坐以待毙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