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2章移民潮_澳洲风云18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用于从大陆前往澳洲的船票,以避免与下属十九世纪联合航运公司的利益发生冲突,毕竟该公司有许多白人股东。

  剩下的资金用于维持4万名少年生活教育所需,衣食住行,包括聘请教官教授孩子们骑马射箭,教授音乐历史,读书认字,每人每年三套衣物,床套被褥,后勤厨房人员等等费用开支。

  由于情况的变化,大陆地区灾年不断,小灾年年有,大灾三五九,几乎没有消停的时候。

  朱伟负责的广济堂收养的流浪孤儿很快超过10万之数,必须对原有计划进行调整,以减轻耗费支出。

  为此,朱伟提出了新的计划,很快获得李福寿的首肯,并予以实施。

  由各地30余家广济堂就地建立少年学校,聘请落地秀才教授读书写字,派出教官进行军事化管理,统一安排食宿。

  每个月都有来自澳洲的货轮,送去布匹,米面粮油和肉类等供给,用于维持少年学校日常运转。

  如此一来

  即便大陆地区的少年学校人数迅速翻番达到近20人万人的规模,按照满清国较低的消费水平,孩子们在吃饱吃好的同时,每个月总耗费不超过万英镑,极大的节省开支。

  广济堂下属专门成立了轮船运输公司,在红山造船厂订造了三艘3600吨级客轮,每一次可以运输多达2800名少年前往澳洲。

  除了支付煤炭和船员等必要的开支,将雏鹰计划所需每人10英镑船票钱,一步降低至英镑,差不多是原先成本的三分之一略多一点。

  1721人,便是11月份抵达澳洲的少年人数。

  他们都是年满16岁的少年,在广济堂少年学校中学习两年左右,经过考核成绩优秀者获得来到澳洲的机会。

  这些少年将继续在红河谷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学习二年,成绩优秀者有机会进入红河谷大学或者悉尼大学,其中佼佼者可能被挑选,前往欧美等国留学深造,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

  雏鹰计划中符合移民标准的少年人数将会急骤增加,广济堂拥有了自己的轮船运输公司,这方面的费用支出节省下来可是一大笔钱。

  由此可以看出

  朱伟确实是一个人才,雏鹰计划的规模比原先预计的翻了5倍,依然能够用大大少于原计划资金规模,给更多的少年带来希望,这一点尤其让李福寿满意。

  李福寿在红河谷教育事业上每年投入超过37万英镑,这笔钱同样来自于入籍收入,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巨大,提升了移民整体的素质,为工矿企业提供了大量合格的工人。

  坐在案桌边,清风徐来。

  李福寿拿起厚厚的一叠军报,这是来自昆士兰洲中北部的各部队战报和进度,喜讯频传,令人欣慰。

  三个月来

  昆士兰中北部发生大大小小的战斗数百起,剿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