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问题_《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这次代表大会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所以这个决议又称“古田会议决议”。决议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经毛泽东校阅,编入一九五一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题为《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2]九月来信,指陈毅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周恩来多次谈话的精神,为中共中央起草并经周恩来审定的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3]士兵会,指红军中的士兵代表会议和士兵委员会,这是为了发扬军队内部民主而建立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后来被废除了。一九四七年新式整军运动开始以后,在人民解放军中,根据红军时期和新式整军运动中的经验,又在连队建立过干部领导的士兵会和士兵委员会的制度。

  [4]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一种“左”倾盲动主义倾向,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不断革命”,中国革命的形势是“不断高涨”,因而不肯去组织有秩序的退却,错误地使用命令主义的方法,企图依靠少数党员和少数群众在全国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许多的地方起义。这种盲动主义的行动在一九二七年底流行过,到一九二八年初即逐渐地停止下来,但有些党员还存在着盲动主义的情绪。

  [5]赤卫队,是革命根据地内群众的武装组织,不脱离生产。

  [6]黄巢(?——八八四),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他领导的农民战争持续了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民战争之一。由于黄巢起义军只是简单地进行流动的战争,没有建立过比较稳固的根据地,所以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流寇”。李闯,即李自成(一六○六——一六四五),陕西米脂人。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他领导的起义军也没有建立过比较稳固的根据地,总是流动作战,一六四四年曾攻入北京,不久在明将吴三桂勾引清兵联合进攻下失败。

  [7]纵队,当时相当于团;支队,当时相当于营。

  [8]大队,当时相当于连。

  [9]即中共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和各纵队委员会。

  [10]党团,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章规定:“在非党组织(如职工会,农会,社会团体及文化组织等)之各种代表大会和会议上及机关中,凡有党员三人以上者均成立党团。其任务在于非党的组织中,加强党的影响,实行党的政策,并监督党员在非党组织中之工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章,将“党团”改称“党组”。

  [11]支委,见本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