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4章 当心半路翻车_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场规则和制度。

  只是,为什么要更改官场规则?

  目前为止,没有比科举更好的选拔人才制度。

  科举,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出仕为官,打破了世家贵族对官场的垄断。

  在没有更好的人才选拔制度出现之前,科举就是最忧制度。

  至少在目前,科举最忧。

  科举的地位和重要性,也就决定了只有举人功名的顾喻,仕途艰难。

  刘诏问顾玖,“想让顾喻进朝廷吗?”

  顾玖说道:“他适合去户部,但是他做不了户部侍郎。”

  刘诏点点头,“他想做户部侍郎,难。就连陆爱卿都会立场鲜明的反对。”

  陆大人是进士出身,涉及到科举和官员升迁,一个举人想爬到进士的头上,又不是像任丘那样的天才人物,他必定会旗帜鲜明的反对顾喻出任户部侍郎。

  顾玖说道:“别让他去户部,太委屈。”

  刘诏征求她的意见,“要不要放到少府?”

  少府是皇帝刘诏的私库,官员任命,自然是皇帝说了算,不用经过三省六部。

  顾玖摇头,“京兆尹衙门可好?”

  “京兆尹?这可是得罪人的差事,处处不讨好。”

  “正因为处处不讨好,顾喻出任京兆尹,才不会引起朝廷闹腾。他们巴不得有人背锅。”

  历代京兆尹,通常都没什么好下场。

  不管是谁做到这个位置上,后面的仕途多半不顺,几乎没有例外。

  故而,很多人视京兆衙门为畏途。

  到了京城,自热是要进三省六部做京官。不仅体面,升官也容易。

  去京兆衙门简直是浪费人生和才华。

  头顶无数大山,人人都可以对京兆衙门发号施令,人人都是祖宗,就京兆衙门是孙子。

  那日子,要有多憋屈就有多憋屈。

  刘诏仔细想了想,“你说的有理,顾喻如果出任京兆尹,品级虽高,却处处受制,反对的人必定很少。而且顾喻擅长民生经济,他坐在这个位置上,倒也合适。京畿一地,是时候进行统一的规划。朕甚至想重新登记鱼鳞册。”

  鱼鳞册,就是土地,房屋,池塘,山林普查。

  因为涉及到税收,牵涉大户隐瞒人口田亩,良民投献官员世家,这事向来极为敏感。

  大周国祚两百年,只进行过两次鱼鳞册。

  一次是太祖朝,一次是世宗朝。

  也就是说,大周朝廷现在官方登记的田亩数量,都是一百多年前的数据,滞后得可怕。

  京城,户部户房私下里曾做过人口田亩统计,不过那都是好几十年前的事情,数据同样缺失得厉害。

  真正完整的数据,在顾玖手里。

  陈二壮带人下乡,发展乡村经济,同时统计了各个乡村的人口和土地。

  但是,这些数据没有过明路,朝廷不能认可。

  因为一旦认可了顾玖手中的人口田亩数据,等于是过了明路。

  也就意味着从今以后官府得照着这份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